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

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已完结

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

标签:历史来源:掌中云作者:阮青主角:

《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是阮青所著的一本轻小说,故事很有深意,值得一看。《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精彩章节节选: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状态。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

精彩章节试读: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状态。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唯物辩证法理论地再现这幅画面时,正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普遍联系看作自己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第一个总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一再把辩证法规定为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在哲学中,联系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概括了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一切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第一,联系是普遍的。这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内在的结构;二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三是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这已为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第二,联系是客观的。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首先,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内部和外部联系。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没有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没有事物本身的存在和运动;同样,没有一种事物同周围事物的一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不会有该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正如人的手,人的手只有做为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器官有机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手。把手割下来,使之脱离与人体、与其他器官的联系,它就不再是现实的手而且很快会腐烂。联系同存在、运动之间不可分割的一致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其次,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形态、属性和表现,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和基础,从而有着统一的本质联系。这种统一联系通过事物之间具体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形式具体地表现出来。一切物质的东西无不处在这些相互作用之中,并且彼此发生着能量和信息的相互转换。这些相互作用的普遍性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同时也证明了联系的客观性。迄今为止,科学和实践越来越深入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存在的这种客观联系。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第三,联系是多样的。一方面,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现实联系是多样化的联系。联系的多样化表现为其空间形式、时间形式和特殊性质等方面的多样性、复杂性。例如,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内外部联系,同一事物的多方面因素和属性彼此也有多种多样的具体联系,每一事物的各种各样联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变化及其阶段性特征,等等。要了解某一事物,就必须对它内部诸要素以及它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各种不同的联系分别地、具体地加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说,认识事物也就是认识它的联系。人类通过分门别类的科学研究来考察世界的多样化联系形式。

第四,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斯大林有句名言:“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里所说的时间、地点也是条件。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都无法理解。列宁曾举过下雨的例子,说明撇开联系、脱离条件来孤立地考察问题,就连对“下雨好不好”这个简单的问题都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更不用说解决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了。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而条件又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决定性条件和非决定性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等。不同的条件,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具体地、全面地分析种种不同条件,是我们弄清问题、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对于做好一切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正如具体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一样。从条件的可变性来看,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即以主观条件去改变客观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设实现预定任务所需的必要条件。但是,这种改变和创设条件的活动也不是任意的,也是有条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同时也就是条件论。

总之,在无限的宇宙中,联系不是个别事物暂时的、特殊的现象,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是由万事万物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体,每一种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部分和环节,都体现着整体的联系;同物质世界的存在和运动一样,物质世界中的联系也是无限的、永恒的。

二、事物是诸多要素有机联系的系统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地理解世界及万物的客观本性的一个根本观点。人类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这一原理没有停留在一般性结论上,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具体和深化。现代系统论的产生和系统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存在形态的认识沿着普遍联系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关于系统的观念和思想,自古有之。“系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中,是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系统论命题。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家也从多方面强调了世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问题。如“八卦”和“五行”的相互制约与转化,天地万物相生相克等,并把这些思想应用于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19世纪中叶以来,以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则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明确使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的,如“系统”、“有机系统”、“过程的集合体”等概念,充分肯定了“系统”概念的意义和建立系统化的世界图景的必要性,开拓了系统思想的新视野。恩格斯在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时,曾明确指出:“我们就能够依靠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思想,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新兴科学的产生发展而不断确立的。现代系统思想,不仅充分证明了世界的普遍联系,而且也说明了联系的深层根源和形式。

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任何物质都是一个系统,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和发展着的。我们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总是以这种或那种系统的方式存在着。就拿我们人来说,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再如我们通常说到的国民经济领域,国民经济是由若干个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部门本身又是由许多要素相互联系交织构成的系统。总之,只要我们用唯物的观点去观察,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事物无不以系统的形式而存在。事物就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自然万物都是成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系统性已被现代科学充分证明。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系统性及其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能量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

整个世界都是以普遍联系的系统而存在的,把事物作为有机系统来看待,需要把握系统呈现出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征。

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看待作为系统而存在的事物,首要的就是把握事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善于从整体上全局上看问题。系统内部诸要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系统产生出一种“整体效应”。系统的整体性是说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其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系统具有其构成要素本身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这就是通常所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二是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只有从整体上才能显示出来。当系统受到外来作用时,它能作为一个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受到外来作用的是哪一部分。

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与组成系统的要素紧密相关。所以,要保持系统的性质,体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要从系统与要素的相互关系上考察系统,在系统的整体性中把握其要素。

首先,要注重考察系统要素的特质。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要素的种类、数量、性质不同,所构成的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也会有所不同。系统对要素的这种依赖性,在那些具有严密结构的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有时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因此,要注重分析各组成要素的情况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根据系统的整体目标,努力提高各要素本身的质量,并以此作为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系统中都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其建设质量和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整体都有影响。但是,经济建设是最关键的要素,其建设水平如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建设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要注重考察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是否合理,结构是否稳定,对于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系统内部各要素如果组合得好,能够和谐一致,就能产生“互补”效应,否则,就会出现“内耗”。俗话说得好:“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

济。” 例如,一个组织作为一个系统,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架构,也就是组织内部各要素如何组合和编配,就直接决定这个组织的整体运行效率。如何才能发挥组织的整体效能,需要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再次,要注重考察要素具备的系统特性。系统整体既依赖于要素,又制约着要素,它对各要素的存在方式和性质,发展方向和规模,都有制约作用。所以,任何要素处在特定的系统中都会表现出同在其他系统中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这就是要素的系统特性。例如私营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具有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其性质和作用就与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完全相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下健康发展,就会对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考察要素,而应把它放在特定的系统中,注意把握要素的系统特性。

第二,系统具有层次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由各种类型的系统和不同等级的系统所构成的系统世界,也就说物质世界是系统的,系统物质内存在着无限多的层次。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的大系统,具有层次等级的结构关系,或者说众多子系统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等级系统。系统本身层次是构成上一层次系统的子系统,又是构成下一层次子系统的母系统。所以说,层次性是系统的普遍存在方式。例如,我们可以把整个物质世界划分为宇观、宏观和微观三个基本层次,把生物界划分为生物圈、群落、群体(种)、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七个大层次。系统的层次性,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

高级、由无序向有序的自然发展过程。

既然一切系统都具有层次性,那么我们认识事物时就要注重考察事物的层次性,要把它放到所属的更大系统中加以研究,从而确定它在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要注重考察不同层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切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决定功能,是系统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既具有不同的结构,亦具有不同的功能。系统的层次越高,其结构就越严密,有序性和组织程度就越高,功能就越完备和高级。比如,在社会系统中,国家和家庭就是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国家的结构要比家庭复杂得多,严密得多。考察并把握不同层次系统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在管理和控制系统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

二是要注重考察不同层次系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界限分明,等级森严,每个层次的系统都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比如,在自然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中,宇观层次遵循的是相对论力学的规律;宏观层次遵循的是牛顿力学的规律;微观层次遵循的是量子力学的规律。这些不同层次系统的运动规律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研究系统运动规律,既要考虑到各层次系统的共同规律,又要善于区分不同层次系统运动的特殊规律。

三是要注重考察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低层次系统是高层次系统的基础,其有序程度和发展状况,对高层次系统乃至整个大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高层次系统对低层次系统具有主导作用,并制约着低层次系统,它对低层次系统的存在方式、发展方向和规模等都有制约作用。所以,我们在考察系统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第三,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关联。所谓环境,就是指系统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通过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实现的。系统能够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称为开放性。一个系统,特别是生命、

社会、细微系统,只有对环境开放,同环境相互作用,同外部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生存和发展。开放得越充分有效,越有利于系统的生存发展。开放不够,系统生存发展将受到影响,严重时能使系统处于病态或者解体。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我们通常把系统划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我们所学的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加原理,得出的结论就是系统的熵会不断增加,系统最后走向热寂。科学家普利高津通过研究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所针对的是封闭系统,也就是系统不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最后就会走向死亡;而如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时刻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就可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据此提出了他的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的也就是系统的开放性条件。

注重认识和把握系统的开放性,就是要求我们善于把系统放在大的宏观背景下来考察和研究,关注系统与环境的交流互动。外界环境是系统行为和功能的限制性因素,如果不注意考察外界环境,就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往往行不通。例如,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就要把它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条件下,放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研究国际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国家怎么开放、开放的范围和进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把握系统的开放性,对于我们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善于利用和保护环境。一方面懂得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充实和发展自身。比如,我们开展外交活动、外贸活动等,归根到底是为了创造和利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另一方面懂得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系统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个方向。有益的系统行为不仅能促进自身发展,而且能改善自身存在的环境,促进环境的发展,从而使自身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相反,有害的系统行为虽然暂时能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自身的某些发展,但由于它破坏了自己赖以存在的环境,从而也就破坏了自身继续发展的条件,最终不能不导致系统的萎缩甚至瓦解。当前,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从环境保护的层面提出的重要思想,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获得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二是要把系统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起来。一切系统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开放性。封闭必然导致无序,是系统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现代系统科学已经证明,系统的有序程度是同系统内部的信息量成正比的。系统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从环境中不断吸收信息,维持和增加系统的有序性。一旦系统同外界环境隔断了信息交流,内部的信息量就会自发地趋于衰减,其有序性就会不断下降,最终变成无序,导致混乱。要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就要处理好独立与开放的关系,在开放中保持自身的稳定存在,求得自身的更大发展。我国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就是自觉运用系统的独立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原理的光辉典范。

系统的存在和特征显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深刻性和具体性。承认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作为系统或系统中的现象而存在,不仅在世界观上深化了对普遍联系的理解,而且也启示人们进一步建立一套系统方法去观察和处理具体的事物。

三、谋划全局必须强化系统性思维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我们党正肩负着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正踏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之中,不能离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把握和谋划。全局同系统、整体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谋划全局,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善于从事物的整体去考虑问题,摒弃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待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从联系的、全面的、开放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确立并不断强化系统的思维方式。系统性思维,就是对事情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具有整体观、大局观,把条件、过程、结果以及对未来的可能影响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和布局,而不是就事论事。

(一)强化系统性思维,在实践中就是要树立大局意识

大局即全局,是事物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各阶段的总和,它指的是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树立大局意识,就要把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融入整体、系统和大局中,使结果最大化,也就是要做到顾全大局,把握全局。全局是相对局部而言的。全局和局部是事物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局部是指事物或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是系统的组成要素。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全局由局部构成,离开了各个局部,就没有什么全局,局部的情况对全局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局部又总是存在于全局之中的,是受全局决定和制约的,全局情况好坏,对局部有决定性影响。

树立大局意识,首先要善于通观全局。也就是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战略家的头脑,要有宽阔的眼界,善于从全局上观察事物、分析和处理问题。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不仅要善于观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全局,而且要善于通观上一级乃至最高层次的全局,并在这种全局观念指导下研究自己的这个局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但要想着怎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要始终关注党和国家的全局,经常思考党和国家的全局是什么,本单位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怎样使本单位的工作更好地体现全局的要求。只有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才会使我们的工作避免陷入盲目性。也就是,只有善于通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局,并明确自己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尽职尽责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才能体现自身工作对全局的贡献和价值。

其次,要自觉服从全局。局部是与全局相联系而存在的,局部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全局的存在和发展。全局发展了、壮大了,局部才能有发展的条件;全局受到损失,局部也难免受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全局观念,还需要我们能够做到自觉服从全局,顾全大局。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互一致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壮大全局作出贡献;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暂时发生矛盾时,要识大体、顾大局,牺牲局部利益而保全大局。从国家层面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大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服从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去思考和行动。尤其是在面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本部门、本单位或本人的利益与改革大局的矛盾和冲突,更是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国家建设的全局需要。

再次,要把握好自己工作的全局。每一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都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要善于系统把握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其服从系统整体目标,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和配合。把握好自己工作的全局,一方面要注重人的团结,另一方面要做好与各部门的合理分工合作。

(二)强化系统性思维,在实践中就是要树立统筹意识

我们强调具备大局意识,并不是要忽视甚至完全不顾局部,而是要在服从全局的前提下,兼顾各个局部。只有这样,才能把各个局部的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推动全局,壮大全局,形成良好的整体效益。

一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各方面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做到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等各方面工作。具体到每一个部门、单位,也有许多方面的具体工作要做,这些工作往往是彼此牵扯、相互制约的,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善于把中心工作与非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将这种方法形象地比喻为“弹钢琴”。所谓“弹钢琴”,就是要在集中力量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做好各种辅助性的工作,使中心工作与非中心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得到发展。

二是要学会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从根本上说,都是来源于他们已经实现的和将要实现的利益,而个人的眼前利益又是他们对长远利益追求的基础,忽视局部的、个人的眼前利益,就不可能把人民群众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因此,必须学会统筹兼顾个人、集体、国家三方面的利益,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强化系统性思维,要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

系统的层次性是客观的,在具体的工作系统中,一是要合理地确定行政管理层级。管理层级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分,而不能凭想当然来确定。行政管理层级的确定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确定,要从提高领导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最终目标去思考。二是要按层次建立责任制,按职责抓好落实。根据各级机关的层次差异,明确各级职责。并按照各级职责抓好落实。党委集体领导必须坚持,但某一方面的工作由谁负责,由谁承担责任,必须清清楚楚。出了问题,不仅党委要负责,同时要追究领导者个人的责任,不能借口集体领导,逃避个人责任。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哪一级的责任,严格落实问责制。三是要坚持按级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上一层次的领导只管他的下一层次,下一层次的领导只对他的上一级负责,一般情况下不搞越级领导和指挥,放手让下一级领导独立开展工作。各级办好各级的事,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层次领导和管理秩序。如果上一级领导越俎代庖,管了许多自己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既会影响下级的积极性,又会使自己陷入事务圈子,抓不住关键性的大事,影响自己领导水平的提高。四是要区分类别进行具体指导。我们知道,部门本身的安排具有层次性,同时也具有差别性,分属不同类别。这就需要搞清不同层次的类别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指导。

(四)强化系统性思维,要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系统科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系统是开放的系统。这就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要以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加强学习,积极吸收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综合各家所长,达到自身发展。

一是要具备开放的眼光。从历史上看,清朝以封闭的眼光看世界,实施闭关锁国,独自尊大,最后带来的是挨打受欺凌。近代以来,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树立了开放的眼光,通过睁眼看世界,向别人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他国经验,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实践,追逐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深化开放的意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迎接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二是要注重向人民群众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在开放的人类社会交往系统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要注重向周围人学习,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不断进步。广大党员干部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放低姿态,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闭门造车不行,广大党员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这样我们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第四讲学习发展观点确立战略思维

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和绝对运动,必然导致事物本身的永恒发展。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调控事物发展的节奏,影响事物发展的结果。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点,有利于我们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确立战略性思维,并采取相应的实践活动,来影响、干预或者促进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使之朝着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前进。

相关内容推荐:

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

小说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点评:

好看,阮青的风格独特,后期文笔与剧情都很好,当然前期也不错,各位书友可以看一下《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

最新历史小说推荐

  • 修爷:夫人不好惹修爷:夫人不好惹

    《修爷:夫人不好惹》这本小说非常不错,构思、布局巧妙,内容精彩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说实话,真的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不像其它类似小说胡编乱造一些生僻词,结尾也留下伏笔,令人回味,期待恭喜儿的续部。

    作者:恭喜儿虐文连载中

  • 缘何一往情深缘何一往情深

    前面黄光一闪一闪亮晶晶,穿插着人性的薄凉和善良;后面爱意满满,暖人心!《缘何一往情深》这本书写得非常幽默,即使遇恶也不让人觉得憋屈,很痛快!感动的人感动的话,为之流泪,很赞的书。

    作者:萌到睡不着言情连载中

  • 天神的后裔天神的后裔

    作者桃桃鱼子酱大大小说中的人物的角色名取的很好,氛围,背景都营造得不错,赞一个。

    作者:桃桃鱼子酱悬疑连载中

  • 喜结良缘:靳王殿下好缠人喜结良缘:靳王殿下好缠人

    《喜结良缘:靳王殿下好缠人》很不错,没有那种很普遍的夸张的假情节,人物塑造也比较活泼,这是一本优秀的好书。总得来说很好了。

    作者:焰月穿越已完结

  • 墨少,你老婆是重生的墨少,你老婆是重生的

    《墨少,你老婆是重生的》文章很不错,思路清晰,故事情节流畅,值得一看

    作者:蜡笔小圆重生连载中

  • 与钻石王老五的契约爱情与钻石王老五的契约爱情

    《与钻石王老五的契约爱情》非常棒,强烈推荐,作者游泳的鱼大大文笔这么好,为何不看!

    作者:游泳的鱼军事已完结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历史> 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十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