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邓小平)全文免费阅读

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邓小平)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2020-06-29 22:22:45作者:赵丰

主角叫邓小平的小说是《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是作者赵丰写的一本轻类小说,内容主要讲述:一、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内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实行了战略性转变:由过去立足于早打、大...

《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免费试读

一、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内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实行了战略性转变:由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真正转入和平建设轨道,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期内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

裁军分为单边裁军、双边裁军和多边裁军。单边裁主要是某个国家主动自愿地裁减军队员额和部队装备。双边和多边裁军主要是根据达成的协议规定进行裁军。中国从1985年开始的三次大裁军都是单边裁军行动。

中国过去不用“裁军”这两个字,而是用“精减整编”。早在红军时期我们就进行过这样的工作,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才开始用上“裁军”这个词,也算是与国际接轨吧。1983年,中国第一次向日内瓦派出了专门负责裁军事务的“裁军大使”,首任大使钱嘉东。

1997年,中国外交部里新增了一个司“军控司”,首任司长就是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此前外交部负责军控与裁军事务的部门只是国际司的一个处。2001年,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成立。这个以非营利、非政府面目出现,但员工仍拿着政府薪水、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

现今成为国内外学者交流军控、裁军、防扩散的重要平台。

中国裁军史新中国成立后可分两个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此前,中国对待由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军控与裁军体系和国际条约均持保留态度,有时还提出批评。如对待1970年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国曾认为,这是大国垄断核技术的条约,是一个不公平的条约,直到1992年中国才正式加入这个条约,而且认为该条约是当前维护国际核秩序有效的条约。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今天中国几乎加入了所有的国际军控与裁军条约和国际安全组织,而且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诸如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中国的角色不可或缺。

中国首都北京于1984年国庆节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大阅兵之后一个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军委主席邓小平向全世界郑重宣布裁军100万。在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苏及其集团加紧扩张军备发动竞赛的时候,中国单方面裁军100万,一时受到世界上许多爱好和平的国家和反战团体的热烈赞颂。1985年也因此成了中国的裁军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机关人员精简了近一半。对此,邓小平在1981年说过的一句话很有概括性,即“一次搞好了,得罪就得罪这一次,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原先的十一大军区,一下子就精减合并为七个大军区。军级以上单位减少了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4个。到1986年底,就全部完成了百万大裁军的伟大行动。只用一年多时间,完成如此艰巨细致的任务,表现了中央军委的计划周详与行动迅速而果断。

百万裁军思想正体现了邓小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思想。

1981年9月,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部队时,邓小平提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有力贯彻,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更加安定团结,各条战线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形势。……但必须看到,超级大国的争夺日益加剧……严重地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我国的安全。

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我们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

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军事训练,进一步增强部队的军事素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队内部团结,加强民兵建设,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等思想。

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中,强大的国家离不开现代化的军队。现代化的军队不等于人多势众。“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立体作战已成为现代军事史上的奇迹。邓小平与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敢于裁军百万,一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热爱向往和平的意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建军思想向现代化,正规化转变的决心。用邓小平的话来讲,这就是“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

[1]邓小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第395页。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内裁员一百万。图为内地一家报纸用通俗而稍显夸张的标题对这一重大新闻进行报道

备,这是一条建军方针。

邓小平认为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军队机构的重叠使得中国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的建设,而且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现在打仗,部队的指战员没有现代化的战争知识不行。现在当一个连长,不是过去的连长,当个团长,不是过去的团长。他们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天上、地下、水下,包括通信联络都要懂得。从排长起,各级军官都必须经过军官学校的训练。过去,我们的军官是在战争中训练,从战争中学习,且这种学习也相当过硬。但是在和平环境里,不经过学校学习是不行的。因为装备不同了,指挥现代化战争必然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如一个连作战,配备上几辆坦克,几门火炮,该怎么指挥,连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是绝对不行的。部队的训练不能总停留在练射击、刺杀、投手榴弹的水平上,现代化的战争不仅需要部队有这些基本功,且怎样对付坦克、飞机等等,每个战士都得学会。怎样把天上地下协同起来,我们也要学会。

百万大裁军,为军队干部的年轻化也提供契机。在军队精减的过程中,营团一级、军一级、师一级干部年龄大体差不多,都相当大了,再过几年,这些人工作起来都很困难,因此,这些人退下来,有利于军队干部的更新与军队的稳定。

1985年6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云集北京京西宾馆,出席邓小平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长达90分钟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意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裁军100万。他说:“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邓小平还意味深长地告诫部队的将领们:“大家很关心军队的建设,关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涉及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

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我看,到本世纪末我们肯定会超过近两番的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裁军100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军队人数的1/4。裁军100万人,对中国军队来说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振荡”,是对一个庞大的机制实施脱胎换骨的大手术。这一惊心动魄的举动,牵动着每一个军人及其家庭的实际利益,触一发而动全局,错综复杂,极难操作。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裁军问题上讨价还价,争论不休之时,当他们将军备竞赛由地面引向太空时,国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要在一年完成裁军100万,不过是一种梦幻,一种姿态,一个空洞的口号。

[1]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第126页。

邓小平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军事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军队干净、利落、稳妥地完成了这个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在1975年那次未能完成的军队整顿的基础上,在1982年那次有很大成效的军队精简整编的基础上,198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彻底消肿,实行百万大裁军:

中央军委所属的总参、总政、总后三总部总部机关的人员精简了一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不再归军分区管辖,改为地方建制,干部和战士退出现役;军队内部管理的76种干部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官兵的比例达到1比3.3;同时,从1985年起,3年内有60万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

1987年4月4日,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徐信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裁减员额100万后,军队的总定额为300万!”

中国军队创造了世界裁军史上的奇迹,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和平进程。一时间,世界舆论为邓小平的大决心、大手笔所倾倒,中国军队也赢得了信誉和全世界的尊敬。《美洲华侨日报》和《波恩评论》

说:“现在世界上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言行一致。”巴西前总统萨尔内说:“我认为邓小平是一位时代的伟人,是为了世界和平奋斗的重要人物之一。人类希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是一个为之奋斗的国家。无论从中国的立场还是世界的立场出发,邓小平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担心苏联可能发动战争,这种担心在80年代几乎消失,今天已完全没有了。所以,今天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的经济,这对中国是特别幸运的事情。”

二、既“精兵”,又“精官”

邓小平说:“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1926年,邓小平投笔从戎,跻身军旅,担任教官。红军时期,他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立马太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总前委书记,统领百万雄兵解放了大半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军队建设呕心沥血;“文革”期间,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大刀阔斧地主持军队整顿。

1981年,77岁的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主席,成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

邓小平上任伊始,集中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81年9月,邓小平观看了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某地举行的军事演习。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诸军兵种实兵实弹演习,代表了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水平。在五天的演习中,邓小平认真地看、严肃地听,但话语并不多。演习进行到精彩处,他也会鼓掌,却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显得兴奋异常。他的整个情绪,始终是平稳和深沉的。

华北军事大演习结束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9日,邓小平检阅完部队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

实现军队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军队建设与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邓小平认为,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军队建设的基础,军队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军队只能走精兵之路。通过体制改革,精简编制,实行“消肿”以节省开支用于现代化装备。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裁军“消肿”是邓小平很早的心愿。据不完全统计,邓小平从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间,对于“消肿”问题,谈了多达数十次。在此期间,虽进行过4次精简整编,但“消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至1985年,人民解放军军费只有191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却是美军的两倍,与苏军持平。军费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被众多兵员的“人头费”占去了。这不但是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负担,也直接限制了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据统计,我国1953年至1983年30年间的武器装备发展费,比美国1982年一年的同类经费还少200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是军费数额很低,另一方面却是兵员多,结构又不合理。据有关资料,当时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的官兵比例是:苏联为1∶4.56;美国为1∶6.15;联邦德国为1∶10;法国为1∶17。而中国是1∶2.45,平均每个军官领导两个半士兵。

中国军队的军官多,首先是由于机关庞大。每个军区有十几名或几十名省军级以上领导,邓小平说,打麻将都能凑好几桌。他有一句尖刻的话,从1975年讲到1985年:“这样庞大的机关,不要说指挥打仗,跑都跑不赢。”

对裁减100万,有些领导人担心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充满信心地指出:“再减100万,一是必要,二是没有风险。好处多得很!”

邓小平指出,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一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

裁军百万,决心难下,实施起来更加困难。

在1975年至1984年的几次精简整编中,同样的问题多次出现:机关精简一次,膨胀一次,边减边增,互相攀比,人浮于事,陷入“精简-增编-再精简-再增编”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增编大于减员的反常现象。

面对400万大军,从哪里下手对全军更有指导作用呢?这就要弄清军队主要“肿”在哪里。尽管当时中国军队有400万,但连队并不充实,臃肿的是各级机关。各级机关,副职过多,每个军区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领导,还有什么“团职保密员”、“营级打字员”等等。

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几乎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利益都会受到触动。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要撤销,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

在面临被撤销的福州军区,有些干部要军区司令员江拥辉找中央军委首长,建议不要撤销福州军区。江拥辉语重心长地劝大家:“百万大裁军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的英明决策,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至于撤销哪个军区,要等军委决定,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去干扰军委决策。我自己不能去找门子,也不准你们去拉关系。”在江拥辉和福州军区其他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军区撤销后的移交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济南军区某团,前身是1929年在井冈山组建的“中央军委警卫营”,抗日战争时期,改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内称“朱德警卫团”。这个团转战南北,声誉日隆。该团要合并组建的风声传开后,干部、战士一时想不通。于是,团队请来老政委讲传统,组织重新认识团史,“针尖对麦芒”地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工作。经过努力,大家终于明白:珍惜荣誉,应该成为服从大局的动力,不应该成为阻力;光荣传统应该在精简整编中发扬光大。

广大干部带领战士坚决服从和执行精简整编方案,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交了一份合格答卷。无数事例不可辩驳地证明:人民解放军是好样的!

百万大裁军以其辉煌的战果,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撤并机构,人员精简40%。调整后的军区,战区范围扩大,兵源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从而提高了大军区的独立作战能力。较大幅度地调整各兵种的编成比例,加强了特种兵部队。凡保留下来的陆军,军级建制全部改编为“合成集团军”,与原陆军的军相比,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都有所加强,提高了现代条件下的合成训精兵简政已成为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必然之路练和作战能力。全军撤

销或合并了一些初级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

院校数量精简12%,人员数量减少20%。结合精简整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调整配备了三总部、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班子。有人把这形象地比喻为既“消肿”,又“输血”。调整后的三总部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23.8%,大军区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一半。

在平均年龄上,由原来的64.9岁下降到56.7岁,每个班子中都有40岁、50岁、60岁左右的干部,基本上形成了梯次结构年龄。知识结构也进一步改善,60%的干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5%的干部经过院校培训。

三、妥善解决转业安置

裁军百万,最棘手的是干部安置问题。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他们之中,少数年长者将要离休、退休,多数要转业到地方。想走的,部队需要不能走;想留的,按干部“四化”要求,又往往不能留,何去何从,对领导者的党性观念和个人品质是个严格的考验。

邓小平等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多次提醒广大指战员,想问题,办事情,都不可忘记大局。邓小平语重心长他说,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比如1985年5月全军换装,退下来的老同志可以不可以发新军装?从感情上来说,我们的老同志,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几十年,发套军装有什么了不起,发10套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么一来,就把我们立下的规矩搞坏了。因此,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照顾感情更重要,还是遵守规矩更重要?所有的老同志当然都会懂得,立下一条好规矩重要得多。

除少部分老干部,创建共和国的有功之臣离退休外,大部分“编外”

干部只有转业一条路。把几十万干部推到社会,要想得到妥善安置,谈何容易。

为此,总政治部于1985年6月上旬召开了全军干部工作会议。杨尚昆、余秋里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杨尚昆指示:要妥善安置好离退休干部,关心爱护离退休干部,对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要按规定去办;要认真安排好转业干部,对转业干部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安排好。

对编外干部的安置要多想一些积极的办法,多探索几条路子。余秋里指出:管理安排好编外干部,组织好他们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编外干部虽然脱离了现职岗位,但在安置之前,仍然是军队的成员,不能脱离组织。各级党委一定要有专人负责各级编外干部的分布情况,成立临时党的组织,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对编外干部的生活要像在职时一样关心,使大家思想稳定,安心学习。

会后,指示精神在全军得到及时传达和贯彻,稳定了军心。军队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编外干部工作,不把他们当包袱,坚决搞好编外干部管理工作,做到思想工作有人做,学习培训有人抓,生活福利有人问。同时,根据地方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情况,在资金紧张、训练任务重的情况下,尽量腾出人力物力,按专业开办各种训练班或速成学校,对要转业的干部进行专业培训。

然而,60万干部要在三年之内退出现役,在地方得到适当安置,这不仅需要军队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地方的理解和支持。

6月8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结束仅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即发出《关于支持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要主动帮助解决好部队干部、职工的安置和精简整编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7月2日,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小组成员、劳动人事部副部长焦善民在会上讲话要求: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千方百计妥善安置。6日,万里、杨尚昆、杨得志、田纪云等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讲话。7日,会议圆满结束。与会代表讨论分析当年安置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统一了认识。许多地方的代表表示:国家分配给我们多少转业干部,我们就接收多少;为了实现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这一战略决策,我们没有二话。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当年接收的安置任务比往年更重,但这些省的领导不讲价钱,十分积极地接受了任务,表示要千方百计地把安置工作做好,让中央放心,让军队满意。会议对转业干部的分配去向、政治和生活待遇、专业培训、家属的随迁和工作安置、住房等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做了较为周到的安排。

7月29日,在建军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军队进行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军队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爱护军队的良好风尚,并从各方面大力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

《通知》传达到军队,成为送给全军指战员的一份节日厚礼。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的基础上,全军将士保证:胸怀大局,自尊自爱,锐意进取,做好工作,当前最实际的行动,就是认真搞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

《通知》传达到全国,成为一支拥军爱军动员令。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毫不犹豫,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大力宣传解放军,积极支持军队精简整编,认真做好优抚工作,拥军热潮遍及神州大地。各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努力做好军队离退休、转业干部和退役战士的安置工作。对军队转业干部,各地热情欢迎,积极接收,耐心培训,合理使用,使他们成为国家的一支重要建设力量。

在精简整编中,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大军区的一大批老同志顾大局、识大体,主动让贤,当“开明人士”,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很高的风格,为全军树立了榜样。军队广大干部战士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坚决服从和执行精简整编方案。一些部队在面临整编的情况下,仍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在枪声不绝的南疆自卫还击战场上,指战员们以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延长坚守阵地的时间,以实际行动支持后方的精简整编。

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努力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役战士的安置工作。对军队转业干部,各地热情欢迎,积极接待,认真培训,合理使用,使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工作分配上,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打过仗的、立过功的,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同志,给予了适当的照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经过军民齐动员,上下共努力,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

四、走中国特色的建军之路

裁兵百万,中国军队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精简整编,走精兵之路,这就改变了历史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古老模式。毛泽东早就提倡的人民军队应该是一个“生产队”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人民军队在肩负保卫祖国安全重任的同时,在经济战线上大显身手:他们开放了一批军事设施,为社会提供服务;他们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他们在抢险救灾方面的功绩有口皆碑;他们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使广大干部战士可以在经济建设中大展风采,真正做到了“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是在邓小平军事思想指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取得的一大硕果。

现代化的战争对中国的国防建设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建立起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现代国防建设的核心。为使中国的军队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转变,永远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支柱,邓小平为中国的国防建设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

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指导国防是毫无疑问的。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结晶。它有着丰富的实践性,鲜明的中国特色。历史证明它是科学的,是中国军队建设乃至国防建设的理论指导。但是,邓小平也提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现代化的国防建设中,还要进一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结合世界形势的发展来发展、丰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一如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展、丰富马列主义一样。

国防建设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显示出了它的实践性。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谈话就指出,在生产上也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两套生产技术,要有两套设备,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邓小平使毛泽东的这一国防建设原则得以落实,把国防建设推向全军民,使其成为军民的共同任务,并依此原则有效地把国防需要和发挥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做到革命生产两不误。

加强国防高科技建设,加强国防工业的建设,是邓小平国防建设的另一重要原则。在现代社会,国防现代化与科技现代化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支点,发展高科技理应成为国防建设的重点。同时,这也是“兵贵精而不在多”这一条古代建军原则在新时期赖以成立的基础。有了强大的高科技作后盾,就不愁建不起一支支快速反应部队,就不愁没有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军,气象兵,山地作战部队,核潜艇部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等诸兵种。

精干的常备部队必须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结合起来,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的精髓。任何战争,必须依赖强大的人民作后盾,一方面它可迅速地补充现役部队,扩大现役部队,担负起繁重的战争任务,另一方面,有它作为后备力量,对制约战争,保卫和平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现代国防建设的诸原则,理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等多种关系,结束了我国国防建设长期被动的局面,从根本上增强了我国军队的战斗潜力,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

裁军百万,对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同时,更有利于改善武器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现代战争情况瞬息万变,作战空间加大,若军队机构臃肿,行动不便,指挥决策不快,就难以打胜仗。兵贵精不贵多。邓小平指出,减少100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通过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100万兵员的裁减,以及相应的整编调整,人民解放军正在有效地、逐步地建设成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

阅读全文
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不错!不错!人物刻画很真实!环境,生活描写都比较贴合实际!想象力丰富!主角邓小平光环不是很大!比其他兵王保镖小说好很多!虽然故事中有些情节描写不是很精彩!但总体来说非常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超真实!

作者:赵丰类别:历史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邓小平)全文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