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寻宝人小说全文阅读

天山寻宝人小说全文阅读

时间:2021-03-17 14:00:12作者:故乡人1956

精品小说《天山寻宝人》由故乡人1956最新写的一本历史风格的小说,本小说的主角天山寻宝人,内容主要讲述:,沿途古木参天、山崖陡壁、河水奔流。在古老苍劲岩石的深山里,那儿背阳坡积雪很深、冰晶没化,这就是巍峨的天山——他们在穿越天山。两个小时后,前方出现了草原,夕阳将落山时,他们看见了乌拉泊河水电站。此时此...

《天山寻宝人》 免费试读

5.进入新疆5.进入新疆5.进入新疆

迷茫之中汽车突然停了,又是该方便的时候啦,女同学下车后向右找地方,男同学向左方找地方,这早已成了惯例,可是该开车了司机一直没有启动车,过了一会前面传过话来:“都好好看看,从这儿再向前就是新疆了。这儿叫星星峡,是进出新疆的门户。”车厢里的人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在车走后,人们才争抢着在公路的右边看到一块水泥牌子,上面刻着:“星星峡”三个字。

傍黑天汽车到了哈密,这儿虽是个地级市,城市规模还不如内地的小县城繁华。稀稀拉拉的平房象征着城市必备的邮局、银行、商店、政府机关,路上行人不多、运煤车却比比皆是。几盏昏暗的灯光把卡车引进运输公司的转运站停下。人们在这里吃饭、住宿连院子都没有出去,第二天继续赶路,离开哈密就看到了北边的山峦——可能是天山最东边的起点。快到中午时进入鄯善县,这儿就是《西游记》说的女儿国!水渠两边种植着高高的钻天杨树,电线就挂在树干上,汽车从它们中间穿过,耳边响着悠扬动听的维吾尔族音乐,那节奏不由的使人要跳起舞来。驶人县城中心,街道上行走的大部分是妇女,她们都盖着头巾捂住了脸,那容颜如何?谁也看不清。男人不是没有,而是少中又少,远远不如女人多。十几分中便离开了县城,这里的山都是红色的沉积岩层,红山如火,可能是心理作用?使人感到顿时就有一种火样干热感觉,仿佛炎热空气就在人们身边停滞了,大家只能脱掉外衣。“胜金口,路标上写着胜金口!”坐在前面的一个年轻人从帆布空隙中发现了新情况。

炎热的中午人们渴得嘴唇又干又疼,坐在憋气的车厢里愁苦地等待着风,火辣辣的太阳把头顶上的帆布烤得火热,在这最难熬的时刻幸亏遇上乡镇停下了车。原来这里就是闻名的吐鲁番!《西游记》的火焰山就在这里!北边的山峦全是火红色的砂岩,寸草不生,有的还冒着白烟,听当地居民说这白烟就是火,晚上看全是一片火海。

公路两边摆满了维吾尔族老乡推着独轮木板车卖那很薄很薄的面饼,这面饼有一圈较厚的边,中间压有针眼组成的图案花纹,上面还粘有香喷喷的芝麻,这就是闻名全新疆的“馕”,又香又甜十分可口,还有一种馕象个蒙古包,又厚又敦实,大家每人买了一个,每个一角钱。葡萄干和杏干也到处可见,香瓜、水果等也很多,闻名全国的哈密瓜摆得堆成了山!特别便宜——每斤才卖二分钱。

当地人很会做生意,男男女女个个都带着小花帽,男人们穿着没有领子的棉大衣,没有扣子,热时袒露着胸脯,冷了大襟一折,系上腰带便一本正经、文质彬彬,一统的马靴别有一番边疆风味。马靴还很特别:他们都在鞋底套了一双胶皮底的套,样子如内地老人穿的丈人鞋、不过是胶皮的,他们只换穿坏的胶皮鞋底,马靴永远也穿不坏。维吾尔老乡们用生硬的汉语大声吆喝,不时还唱着民歌、拖着长长舌音,尤其是那黝黑的小胡子、明亮的大眼睛、腰带上佩带着小刀、铮亮的马靴,那乐观情绪到处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女人们全梳着辫子、穿着裙子:年轻姑娘更是色采鲜艳,大眼睛、长睫毛,两个眼眉连在了一起(当地化妆习惯,用黑颜色涂抹的),她们穿着各色各样花布做的布拉吉,令人眼花缭乱,可是裤子却暴露在裙子外边;大姑娘的小花帽上还插着鲜花,却用大丝巾遮盖了她们的芳容,无奈何,只能引得小伙子们指手划脚、议论她们的身材;年老妇女也梳着一对大辫子,披着黑黑的长头巾,一身素装,少言寡语。

看着小车上堆成小山的葡萄干,每斤才一元钱,于青忍不住在想尝一尝的欲望下、买了一斤,“啊,怎么这么多?简直无法拿,实在太便宜了。”原来这里的斤是公斤,一斤就是两斤。大衣的两只大口袋装得满满的,走路都不能迈腿了。席棚下红红的大碗茶一分钱喝个够。这儿的度量衡全是公制:公斤、公尺、公里,十进位、百进位、千进位好算帐。

热闹的县城中心,广播里语言和歌声让人感到浓浓的民族特色,热情亲善民族同志,那毫无隔绝、亲如手足关系、展示着我们多民族的祖国、深厚的中华情意。吐鲁番是出长城关口后西边最热闹繁华的地方,也是最代表新疆的地方。于青托着口袋里沉甸甸的葡萄干,只是这最爱吃的,从前从没吃过的葡萄干、就会让他永生难以忘记新疆!

汽车离开吐鲁番县城继续向西,过了一条河不久就进入山区,沿途古木参天、山崖陡壁、河水奔流。在古老苍劲岩石的深山里,那儿背阳坡积雪很深、冰晶没化,这就是巍峨的天山——他们在穿越天山。两个小时后,前方出现了草原,夕阳将落山时,他们看见了乌拉泊河水电站。此时此刻,晚霞中出现了万家灯火的城市景观——新疆维吾儿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就在眼前了。

在市区柏油路汽车跑了一个小时,来到了终点站——他们的大本营乌鲁木齐黑山头。这里是位于城市西北部的现代化高楼中的一个大院,门口有军人站岗,院内有十几座大楼,都是三、四层的白墙绿铁皮顶房屋,还有十几部卡车停在那里。他们告别了几天来同甘苦共患难、相依为命的司机,住进了设备齐全、自己单位的招待所。人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晚餐,广播里听着:“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北京时间22点正。”“啊,天刚黑没多久怎么就晚上十点了?”于青心里疑惑不解脱口而出。“是不是听错了?”原来,整个新疆地区用的是地方时,与北京时间整整差了两个小时,新疆现在已经晚上八点了,对比太阳和时间是正常的,如果是在青岛太阳已经落山四个小时了!这里落山还不到两个小时,负责人给他们解释:“咱们在内地是用北京时间,新疆用地方时间,相差两个小时,汽车一进新疆我就把手表拨过来了。”从青岛来的这么多人没有一个带手表的,所以大家都没有担心时间的差别,这下可好,人们一下子心里豁然亮堂了。现在我们就是新疆人了,以后不论干什么事都要以新疆时间为标准,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啦,在这个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特殊地方工作,于青从内心里感到欢欣鼓舞。

吃早饭时,负责人嘱咐大家,需要买什么东西可以到街上逛逛,以后分配到野外工作买东西就困难了。

乌鲁木齐市坐落在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两岸,天山溶化的雪水养育了这儿二十多万人口,城市的新楼房全是白墙、绿铁皮屋顶,旧房全部平顶二层,红瓦顶极其少见。这个城市最具特点的就是大街上的人文景观:各个民族的小伙子和姑娘突出了鲜艳的民族风格,只是那皮帽子就花样百出:有高统的、矮平的、圆圈的,各种皮毛做的种类各不相同。五彩缤纷的布拉吉、彩色纱巾、羊毛大披肩、马靴、毡靴,好象不同的民族都集中在这里,演绎着、竞争着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族历史,表演着自己民族服装、习性、性格和生活方式。这里汇集了全新疆十三个民族优秀儿女,他们说着、笑着、唱着、挎着胳膊三五一群、成双成对,挺着胸膛、开朗地走在大街上,看不到有人愁眉苦脸、也没有人把手插在袖口里,这情况在内地根本看不到。马路上,很多少数民族姑娘比电影里的演员都漂亮!布拉吉与马靴衬托着苗条的身材、晶莹的大眼睛、长睫毛、仿佛美丽的眼睛会说话。在这里,她们的裤腿全塞进了马靴里,穿戴明显比吐鲁番姑娘更潇洒、更精神!还有很多混血儿少妇穿着高跟鞋,身着华丽的裘皮大衣,挨着商店逛荡,当谈到对乌鲁木齐的印象最突出的是什么,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姑娘最漂亮,尤其那滴溜溜的大眼睛、颤动着的长长睫毛,眼睛里仿佛都带着水,太令人神往了。”

在胜利路,于青近距离还看见了正式的解放军骑兵,虽然没有骑马,但他们都挎着马刀、穿着马靴、马裤,三三两两迈着八字脚、步行走在大街上,这使人们想起了古代武斗勇士的风姿。这里的商店、电影院广告都是用维、汉两种文字书写,最引人惊奇的是那高大的新疆人民剧院,那巨大的圆顶阿拉伯式样的民族建筑、仿佛是到了土耳其斯坦。门前立着两个很大的石雕,一边是一个维吾尔姑娘在跳舞,一边是一个维吾尔小伙子弹热瓦甫琴,这是全国唯一的、也是乌鲁木齐最具权威的标志。

于青和他的伙伴们,仨一群俩一帮,对这儿的什么都感兴趣,他们仿佛是一群小昆虫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到处闻闻、闯闯,感到一切又陌生又新鲜。快到下午了他们才在二道桥小饭店吃了饭,于青有生以来第一次点了份思念家乡大海的鱿鱼炒米饭。还在不远的商店买了一个搪瓷脸盆,作为自己在风都安西做傻事的补赏。

晚上,领导当场宣布:从青岛来的总共96人全部被分到各个野外队,于青和六个姑娘以及十二个小伙子被分到号称天山队的五分队,驻地是精河县。从地图上看这里有爱比湖,还有三条河流注入湖内,北边离国境不远,南边是东西走向的巨大天山。其他人有的分到帕米尔高原的十九队乌恰县,有的被分到四队阿尔泰山的布尔津县,还有的又退回路过的哈密到八队的巴里坤县。熄灯很久了,大家还不能入睡,人们都在谈论、想象着自己以后的战斗岗位:它的环境、气候如何?特产、风俗人情又如何?他们之间相隔那么遥远,虽然都在新疆,可新疆太大了——它比十个山东省都大呢!这等于在内地分配在不同的省份里。野外队的通信地址都是信箱代号,队部是不是在县城?离县城多远?谁也没有谱。

第二天一清早人们便分赴各自的岗位,院子里停了很多接他们的卡车,每辆车驾驶室门上都印有个带白圈的三位数车号,听司机说后才知道这里是大队部的驻地,要去的是分队驻地,到分队后还要分到野外的小队,大家还没有告别完,汽车便陆续地开走了。

这会,再坐上车就清闲了,车厢没有帆布棚、视野和空气当然更加清新明亮。汽车象撒缰的野马飞奔,只听到沙沙的风声,可想速度之快了,人们仿佛坐上了飞机一点都不颠簸,这里的公路比任何地方都平整。南边的天山布满了墨绿色森林,积雪的山峰似耀眼的白云一直伸展到西天。天山一直伴着他们同行。每越过一条河流时都可以看到树木和农田,真是有水就有绿洲!有绿洲就有县城、就有人烟!跨过了七八个县城后,在天黑前到达精河县城,原来这里还不是目的地,还要在县政府招待所住宿。

太阳升得很高了,大家才懒洋洋地从大通铺上钻出那裹得紧紧的被窝。吃过早饭,发现司机正在聚精会神地检修他那心爱的汽车,看到青岛的年轻姑娘过来,他头也没抬、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嗯,你们就在原地歇会儿,哪儿也别去,等一会咱们就走。”

汽车继续向西又跑了一些路,便离开公路折向了正南——朝天山方向驶去,对准一个带粉红色亮点的白云边山头,直冲向前。深蓝色天空闪耀着光芒——那是白云在蓝天中与阳光合作发挥了最大威力,照耀得人们简直不敢抬头。那远处的天山黑压压的森林越来越近,在刚刚能分辩出山谷和山坡时,汽车便进入沙砾的干河床,两岸直立的陡壁遮住了人们的视线。逆流而上,汽车使上最大的马力,车轮下沙砾也跟着飞溅,打得车体哗哗直响。两岸的河床也越来越高,在一处狭窄地方,突然“噗啦、啦——”从岩壁上飞出一群野鸽子,吓得大家出了一身冷汗,还以为是岩壁突然塌了!

汽车爬上了一个黄土坡离开了河床,没想到坡顶上却是意外平整,又是黑色的卵石戈壁!渐渐地西边出现了一些黑色山丘,坐在前面的同伴忽然站了起来,“快看,那山顶上有小旗!”看到了红白两色的测量标志旗,大家兴奋得跳起来,象海外奔波多年的游子,转眼之间见到了故乡!那情感如同火山的岩浆突然喷发出来。“噢,到了,终于到家了!”欢呼声中不知谁又领头唱起了勘探队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独唱没几句大家便合唱起来: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汽车就是舞台,人们全站了起来,在车上尽兴地发挥心中情感。第二段由女生起头: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合唱时小伙子更是底气十足,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满腔热血沸腾,歌喉雄壮优美……然后,大家一起合唱: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大海,

把我们无穷智慧献给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歌声表达的就是年轻人的心声,他们决心把自己的智慧、汗水、热血、青春、甚至包括生命,全部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献给祖国的人民。

汽车又爬上一个土坡,转了一个弯儿——小高原还是那样平整!但不远处出现了一群土黄色的帐篷城。“这会儿是真正到家了,乌拉!”沸腾的人们象电影中欢呼胜利时那样,不约而同地进入了角色之中。眼前,众多的大棉帐篷一排排整齐的排列着,上面冒着青烟,在每个帐篷门的上方都印有漆黑的几个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让人看起来感到庄重而震撼。“啊,咱们不是核工业部吗?怎么成了地质部了?”发现是地质部的帐篷,于青不解的问同伙。“这还不理解,这是为了保密的需要吗!咱们工作单位不能对外公开,这是借用地质部的招牌。”一个女同学自豪的给他解释。听到这些话他心里非常骄傲,因为自己工作的单位是直属国家部委领导的大单位,将来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直接贡献给国家的。

听到车声,帐篷城里的战友都出来欢迎。一下车,他们便被热情的老同志引入新搭的帐篷里,一排排平整的行军床,中间一个铁炉子,炸药箱做的小桌子、放在两行军床之间,煤盒子、铲子、钩子、暖瓶、脸盆、应有尽有。

“我姓陶叫陶玲,是地质科的。”刚放下行李,一个身穿蓝甲克工作服的短发女同志闯进来,“咱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她滔滔不绝地说:“这是菜票,咱们先吃饭,再晚菜就凉了。”无奈,于青他们还没有打开行李便跟她去了食堂。

返回帐篷,陶玲又和另外一个男同志端着暖瓶劝大家洗脚,“用热水洗洗脚最解乏了,这是咱们的老规矩。”在新战友洗脚时,陶玲又拿进来白布和剪刀。她热心的说:“一米布剪四个正方形,可以做两幅包脚布。”听到包脚,于青感到非常奇怪。“我们都习惯穿袜子。”“穿袜子?我们天天爬山那得买多少双袜子啊!”她自信的坐在床上,脱下自己的皮靴教大家包脚。“干咱们这一行,脚板作用最大了,宝贵的双脚千万不能亏待它!”陶玲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这包脚布,要这样缠,缠完包住脚时一定记住:布角一定放置脚心下,否则,走不了多久就会磨破脚,起了泡就疼得你走不了路。”这情景太感动人了,于青不由得眼睛湿润了,她就象自己的大姐姐一样啊!

一切都安排好后,她刚出去没多久又过来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些卡片,“这是马牌,明天你们吃过早饭,科里同志带你们去工地看看,每人骑一匹马,我挑选的这些号的马,都是比较老实的。我是特意提前找到马夫说好了。”于青感到很惊奇,去工地看看还要骑马,太有意思了。“你们第一次骑马一定要注意安全。记住,一定不能用脚心踏马镫,要用脚前掌——脚尖踩着马镫,那样掉下马只能摔一下,没有多大危险。否则,万一掉下马来脚被马蹬套住,被马拖着跑就没命了。记住,一定用脚尖踩马镫。马缰绳要拉紧——什么时候也不能放手。想向右走就拽右缰绳,想向左走就拽左缰绳,想停住就一起向胸前拉紧缰绳。”“上马时如果马太高不好上,叫马头朝右侧,拽住马脖子上的棕毛和马鞍子使劲向上一冲。或者找个地势高点地方,让马站在低处,找块大石头踏着上去也行。”陶玲的谆谆教导,像一个慈母耐心教导自己的儿女如何走向生活,如何解脱阻挡生活前进的枷锁。她的耐心和真诚使大家深受感动。当前解决好这走向工作重要的第一步,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的确太重要了。于青永远也不会忘记到新疆工作第一次接触的陶玲这个最好的大姐姐。

阅读全文
天山寻宝人

天山寻宝人

《天山寻宝人》炒鸡好看,故乡人1956很棒棒哦!!!文笔很好,内容很新颖,也很幽默

作者:故乡人1956类别:奇幻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天山寻宝人小说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