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角名叫多彩辽国 主角是多彩辽国的小说免费阅读

小说主角名叫多彩辽国 主角是多彩辽国的小说免费阅读

时间:2021-02-12 18:00:04作者:公孙谏

主角是多彩辽国的小说叫《多彩辽国》,是作者公孙谏倾心创作的一本出版图书类小说,内容主要讲述:儿的时候有时候自己还跟自己掐架,万一放出狼烟,结果是一场虚惊,经费也颇成问题,所以他们觉得突厥人派兵保护商队也很合理,居然就接受了这种三岁小孩都不信的谎言。不过他们不能一点不设防,就派了几个向导“...

多彩辽国

推荐指数:10分

《多彩辽国》在线阅读

《多彩辽国》 免费试读

历史就是这样,每当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倒下去,就会有一个塞北的少数民族站起来,大草原永远都不缺乏强者,也不会成为权利的真空地带,当大唐帝国轰然倒塌时,一个由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强大政权,正在草原戈壁上悄然兴起,这就是契丹。

契丹这两个字曾经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甚至有的国家还沿用至今,比如俄语中对中国的称呼,就是“契丹”的音译。契丹最强大的时候,国土横跨长城内外,是宋朝面积的两倍,然而现如今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却没有他们的字号,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契丹不是孙猴子,不可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关于契丹这个民族的由来,有着这样一个美丽而浪漫的传说:有一个骑着白马的神人顺着西拉木伦河往东走,走着走着就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交汇的地方碰到了一位驾驶青牛轿车的仙女美眉,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个故事再次教育我们说:骑白马的不止是王子!

婚后他们过着幸福和美满的生活,不久之后,就诞下了爱情的结晶,而且还一发不可收拾,连续诞下了八个,根据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他们非常幸运,因为这是八个男孩。后来这八个男孩,就成了契丹八个部落的始祖。

很多的人都认为,这个传说是契丹人自己编出来的,因为美国人早都登月成功了,哈勃望远镜早就看透太阳系了,大家都知道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所以也就不大可能有什么天女下凡的事情。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以青牛为图腾的部落,和一个以白马为图腾的部落,他们互相通婚,从而形成了一个叫做契丹的民族,而契丹这两个字在汉语里的意思就是,镔铁。

给自己的部落起名叫镔铁,显然一点美感也没有,契丹人也太缺乏审美了吧!其实不然,镔铁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草原戈壁的生活环境比较差,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都不行,再加上天天打仗年年死人,很多民族都撑不下去,就此消失了。契丹人给自己起名叫镔铁,就是象征他们是个有着钢铁般意志力的民族,是永远打不垮的小强!

当然以上全都是契丹人自己的说法,史学家考证家们可不这么认为,若干年后他们早就把契丹人的祖宗八代搞了个清清楚楚。基本上现在公认的,他们和很多少数民族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东胡。所以咱们就从东胡开始说起。

大家都知道,东胡混得好的时候,一度和匈奴并称草原双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匈奴压制得很憋屈,但后来人家匈奴时来运转出现了一位伟大领袖冒顿单于,冒顿单于是个阴谋家,他用计策打败了东胡,连东胡王都被他宰掉了,这也使得东胡这个部落轰然解体。剩下的一部分人马看到东胡王弄巧成拙砸了自己的脚,喜剧变悲剧,悲剧变惨剧,生怕再变成恐怖连续剧,于是撒丫子一路向东跑。一直跑到今天的大兴安岭一代,才敢停下来歇口气。

歇过气来的东胡人发现匈奴人并没有追上来,而且自己歇脚的这块地方风景也很秀丽,就决定留下来不走了,此后东胡人分成两部,一部居住在乌桓山,称为乌桓人,另一部居住在鲜卑山,后来就成了鲜卑人。

公元91年的时候,汉朝大将耿變在鲜卑、丁零族的配合下,大破匈奴,北单于被迫向西逃窜,留下的十几万部众无处容身,逐渐混入了鲜卑族,以鲜卑人自居,这样一来,本来人口稀少的鲜卑族迅速壮大了起来,到了东汉末年,鲜卑族在部落联盟首领檀石槐的领导下盛极一时,控制了东西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的广大土地,但是好景不长,檀石槐并没有像冒顿一样抓住时机一举征服大草原,而在他死后,部落联盟随即再度分裂成若干小部落。

其中宇文、慕容、段三个部落最为强大,后来慕容部先后击败了段部落和宇文部落,公元345年,宇文部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后来契丹八部繁衍生息的地方,松漠地区,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契丹族和奚族人。

以上就是契丹族大致形成经过,总之契丹族最早见于中国史书是在南北朝时期,在此之前,他们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

和汉文化相比,契丹文化显然落后许多,汉族的史书里面没有记载,最初没有文字的契丹人就更加记载不出来,关于从宇文部战败到南北朝契丹族出现,这段空白的历史,他们有着自己的解析,因为是口口相传,所以简单而充满了神话色彩。

根据史书记载,契丹在古八部时期曾经有过四位妖魔化的大可汗,第一位就是前面提到的骑着白马的仙人,他是契丹族的始祖名叫奇首可汗,而第二位就更神奇了,相传他是一尊骷髅,见不得光,平时就躲在帐篷里遥控指挥整个部落,只有遇到了大事儿,族人们用白马和青牛进行祭祀,他才化为人形出面解决,之后就会丝毫不做停留,马上回到帐篷里,恢复成骷髅的样子,所以他就叫骷髅可汗!

有一次,一位部族的年轻人偷偷窥视可汗的营帐,大约想要跟可汗合个影要个签名啥的,结果骷髅可汗因为见了光,居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不见了。

接下来上台的一位叫猪头可汗,因为他长着野猪的脑袋和皮毛,像个半兽人。猪头可汗跟骷髅可汗一样,因为长相差点,见不得光,只有部落遇到了大事儿才会化成人形出面解决,后来他的可敦(王后)拿走了他身上的猪皮,导致他莫名其妙的消失。

最后一位神秘的可汗更有意思,他的名字居然叫做吃羊可汗,他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吃羊,他养了二十只羊,每天都会吃掉十九只,而神奇的羊群第二天照常又会变成二十只。

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无理性的,应该是契丹人的自说自话。每个民族不都有自己的神话嘛,像中国的三皇五帝就都是神话中的人物,但仔细想想问题又出现了,见过往脸上擦粉的,还没见过存心糟蹋自己的,契丹人为什么要把祖先妖魔化呢。

据分析,原因不外乎是这样的,大草原上强者林立,杀伐不断,出于恐吓外族的考虑,他们才编出这样的故事。意思就是,如果谁敢来侵犯我们,小心你晚上看见骷髅,或者一具猪头啥的,至于最后的吃羊可汗,说明我们有充足的粮食养活强壮的战士,神灵保佑契丹,不服的就放马过来吧。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三个早期的契丹领袖,其实是契丹人早期生活的几个历史阶段的人格化。比如骷髅可汗时期,宇文氏刚刚被慕容部落打败,一路流窜到了松漠之地,要吃没吃,要喝没喝,有限的资源无法养活所有的部众,部落减员严重,饿死冻死的尸体随处可见,不久化为白骨,骷髅也就成了这一悲惨时期的代名词。

俗话说,生命一定会找到出路,为了活下去,契丹人开始学习各种技能,一开始也就是说射杀野鸡野兔欺负身材矮小的动物,到了这时候,应该已经可以狩猎野猪这样的大型动物了,吃完了肉之后,用野猪皮做衣服,而且把皮毛当成很宝贵的财富,大约是猪头可汗的老婆贪财,拿着可汗老爷最贵重的财产猪皮跟小白脸私奔了,可汗老爷抑郁得死掉了,也可能是失去了御寒的东西冻死了,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传说。

又过了很多年,契丹人慢慢地意识到单纯的靠天吃饭,只是狩猎采集,无法长久的维持整个部落的生存和发展,在不断地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养羊。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契丹人富裕了,富裕起来的契丹人,除了填饱肚子之外,偶尔还可以改善生活,享受一下口腹之欲。

把前面说的这些串联起来,仔细想想,我们会骤然发现,这分明就是契丹人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而后实现小康社会的简单过程。

正在契丹部落全民动员奔小康的时候,历史已经来到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时代,当时柔然汗国称霸,突厥帝国正在强大,拓跋珪亲征柔然,战火一直烧到了西拉木伦河畔,居住在这里的契丹人很可能被迫和北魏为敌,这次冒失的行动,让堪称骨灰级的草原前辈鲜卑人非常恼火,决定适当教训他们一下,于是给了他们一巴掌,弱小的契丹被杀得大败,溃散逃亡。这次战争使得契丹第一次名列史书。

跟历史上所有的民族一样,契丹民族也走过了从氏族到国家的艰难历程,经历过道武帝时期的血雨腥风之后,不久他们就发现了南方世界的富庶和繁华,他们发现城市里朋友们不用去灌溉,花自然会开。有着狼族血脉的他们忍受不住诱惑,没来得及做足充分的准备,就停止了韬光养晦,迫不及待的整装南下,奔着他们梦想中的天国来了。可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拥抱,而是饱尝了鲜血的长枪硬弩,被人暴揍了一顿之后,他们终于知道该怎么跟天国里的人相处了。

打不过那就抱大腿呗!

所以就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他们首次派出使节朝见中原的大皇帝,北魏本来就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只不过他们是鲜卑拓拔部的传人,和契丹不是一个门派,但要追根溯源也的的确确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不过人家拓拔部现在发大财了、高端了,根本看不上契丹这门又穷又弱的亲戚,所以举行宴会的时候,契丹使者坐在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个位置!

这已经很不错啦,大家可不要以为契丹使者会有什么不满意,事实上他是非常的满意,因为在这之前,契丹人一直的生活一直都处于贫困线以下,是名副其实的土包子,这次出差可以说让这位使者真正的体会到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就如同今天第一次进城打工的山里孩子们一样,简直就惊呆了。

所以使者何辰回国之后,就在部落里拼命地给中原王朝点赞,说北魏是如何有实力,如何富饶,跟人家一比咱们这些人这辈子就算是白活了,搞得整个契丹八部都对“大城市”心存羡慕,为了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部落的生活好起来,契丹人再次派出使者到北魏,主动要求向朝廷进贡名马,条件就是和北魏互市贸易。从这以后,契丹民族算是正式与中原王朝之间发生了关系,也就向着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从此之后,契丹算是当上了北魏的小跟班,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可好景不长,北魏统治后期,契丹西部的柔然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成了草原的新霸主。契丹人被迫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赶忙向柔然汗国称臣,从此过起了一仆二主的苦逼生活。

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给草原大哥当小弟,和给中原大哥当小弟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草原大哥收小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压榨和掠夺,企图榨干你身上的每一滴油。而中原富饶,一向都是厚往薄来,用几匹瘦马,一群牛羊,就可以换取在他们眼里天文数字的金银和铜铁,只要你不来惹事儿,崇拜我,我还可以给你保护。当然老大需要你出力的时候,你必须是一支劲旅,这对于好战的契丹人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柔然人这么干,契丹人终于受不了了,可是打也打不过,于是他们的领袖,当时不叫可汗,叫“莫弗贺”,率领部落成员万余人向北魏要求“内迁”,北魏政府像当年汉朝保护南匈奴一样,把他们安置在白狼水以东地区,就是今天的辽宁省一带。

北魏灭亡后的几年,中原东面被北齐政权所取代,可是他们刚刚建国并没有平定草原的计划,高家人的着眼点应该还是北周和南朝,而柔然人此时也开始衰落下去,突厥人和铁勒人争相攻掠他们的地盘,大草原顿时乱成一团,契丹人也想趁机分一杯羹,于是就趁着这个时机向西攻击柔然并且取得了胜利,一举杀死了柔然首领铁伐。

然后他们发觉中原的大皇帝居然没有表态,这个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傻孩子,顿时以为这个王朝比以前的北魏差得远了,不表态其实就是不敢表态,没实力呗。结果他们做了一个大错特错的决定——趁机捞一笔。于是试着开始进犯北齐的长城防线。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个有名的疯子,喝醉了酒之后必须杀人才快乐,而他从早到晚几乎都在喝酒,所以必须从早到晚杀人,一开始的时候杀的都是宫女太监,后来有关部门把死囚送给皇帝杀,如果死囚不够用,就用刑事犯代替。

他能喝完了酒揣着人头赴宴,打自己的亲娘,箭射岳母,亲手把自己的两个弟弟剁成肉酱,这样的一个人,你去招惹他干啥呀!可契丹人非要去,他们也没打听打听,现在是谁在当家。

所以这次行动无疑就是捅了一个大马蜂窝,高洋对这次侵扰立即做出了反应,决定御驾亲征,对契丹做摧毁性的打击,其实对付契丹这样的小部落根本就不用他亲自出马,大约是身边的人不够杀了,想去战场上过瘾吧。

高洋当月就抵达了北方边境地区,并且定下了分进合击的政策,自己率领一部分人马走西路,让大将潘相乐率领骑兵走东路,开始的时候,因为路痴,走错了方向,让契丹人误以为北齐果然不中用,可高洋很快就调整了作战部署,让大将韩规率领骑兵向东包抄,截击契丹人。

在整个作战的过程中,高洋让契丹人包括突厥人鉴证了不能招惹疯子的道理,这个野蛮的家伙,一见到血就兴奋,打仗的时候嫌铠甲太累赘,从来都是光着膀子赤膊上阵,长驱直入上千里,见人就杀,如入无人之境。契丹人都快哭死了,他们本来就只想搞点副业,提升一下国民GDP水平,没想到引来了这样的大蛮子,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最后的结果是险些灭族,除了很少一部分逃走之外,十万多人口被俘,牲畜损失几十万头。

这次战争对于底子薄弱的契丹民族来说,是一次空前巨大的打击,大量的人口和牲畜被抢走,让他们的国民经济濒临破产,别无选择的只能投降北齐,拿自己的忠心去换和平换粮食。高洋也没有赶尽杀绝,他的目的就是宣扬国威,拿契丹打个样儿,让柔然人和突厥人这样的大部落看看,我是不容侵犯的,目的达到了也就收手了。第二年,契丹就正式的当上了北齐的小跟班。

可是契丹人的灾难还没结束,就在他们抱上北齐大腿的第二年,柔然意外地被突厥人给灭了,一个大帝国在草原上兴盛起来,甚至比当年横行无忌的匈奴还凶猛,契丹人在北齐战后还没来得及呼吸,就遭到了突厥人无情的打击,顿时全面崩溃。

面对北方的北齐和西方的突厥,他们感觉无法做人,老家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很多部落选择去外面发展,也就是逃难,他们有的选择向东投降北齐,有的向西投降突厥,还有一部分最没出息的投靠了高句丽。至此,契丹古八部时代结束。

高洋在公元553年打败了契丹,四年之后北齐就被北周灭了,可北周的宇文家族也没能得意多长时间,四年之后,杨坚走上了历史舞台,建立了大隋王朝。

杨坚刚上台的时候,和高洋的战略是一样的,中国的事儿都还没摆平呢,没闲工夫往大草原扩张,而且他们最大的敌人是突厥,全力防范他们的时候,还要南侵,真是有点吃力,于是长孙无忌的老子长孙晟就给杨坚献计,让他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孤立突厥,也就是在大草原上多收小弟,以夷制夷。

当年那些被北魏北齐安置在营州和平州的契丹人,看到中原政权强大稳定,认为这是一颗可以吃到果子又可以乘凉的大树,于是部落首领莫弗贺派使者到中原觐见杨坚,俯首称臣。杨坚给他们丰厚的赏赐,但是要求他们协助防备突厥,趁此机会一举结束了中原地区的分裂局面。

之后杨坚要对付突厥,将莫弗贺封为大将军,还满口答应让他们内附,并且不收取保护费。契丹人看到了好处,于是以前依附于高句丽的部落也要求回到祖国的怀抱,隋文帝举双手欢迎。

可后遗症来了,看到其他两部的人马都回老家了,依附于突厥人的契丹人也坐不住了,他们也强烈要求回家,这可让隋文帝有些为难了,因为当时突厥人和隋王朝一样很强大,实力相当,他还不想宣战,于是他就想把突厥来的4000多家难民给突厥送回去,表达自己和平的意愿。为了不让契丹人寒心,他还给突厥可汗写信,告诉他要善待这些失足青年,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实在不行杀两个领头的就算了。

突厥可汗答应了,可是契丹人不答应,他们刚刚团聚,不想再分开了,于是坚决不离开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要紧密团结在一起。最后杨坚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在开皇末年,历经磨难的契丹部落再次团聚在了一起。

将近五十年的分离之后,分散在三处的契丹人再次团聚在了一起,古契丹八部不复存在,不过他们还是遵从了奇首可汗的八部传统,把民族分成了八个部分,但是名字和成员已经不一样了,是新八部时代。

重新整合后的契丹八部还出现了“大贺氏”这样的贵族姓氏,并且成立了部落联盟议会,确立了“有仗一起打,有饭自己吃”的基本国策,这个议会的盟主,约定由大贺氏世袭选举而出,因此契丹人,从这个时期开始正式进入了“大贺氏联盟时期”,大贺氏的权威从确立到结束,一共经历了100年左右。

此时契丹人的实力已经不能和古八部相提并论了,古八部时代号称控弦战士十万,现在加一起能有两三万不错了,当时隋炀帝已经在位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有可能是穷疯了,而隋炀帝又和突厥人亲善,赏赐多多,他们心里不平衡了,于是出兵侵犯营州,隋炀帝手一挥告诉启民可汗——去揍他们。

话说启民可汗为何这么听话,以前在写突厥历史的时候也写过,杨坚时期本来拿突厥没办法,可是没想到突厥起了内乱,先是分出了东西突厥,然后东部突厥大可汗都蓝可汗和小可汗阿史那染干闹翻了,联合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把他打成了光杆司令,阿史那染干无奈之下投靠了隋朝,隋文帝是给钱给人给粮食,硬是把他捧了起来,最后击败了强敌,当上了东部突厥的大可汗,就是启民可汗,这人挺有良心,对杨坚孝顺得不得了,直到他死,都对穷奢极侈,骄傲无礼的隋炀帝也是言听计从。所以隋炀帝才把任务交给他。

启民可汗念旧但不是慈善家,况且杨广不是杨坚,他可不想给杨广收拾自己的机会,万一打败仗怎么办?受累不讨好,隋炀帝一变脸,除了一顿臭骂和满地的死尸寡妇,他是什么也得不到,所以他向隋炀帝报告,非要让大隋朝的钦差大臣来指挥他的部下不可。

这就是找人背黑锅呀,要是打输了,还可以要求大皇帝给点赔偿,因为是你们大隋朝的人指挥的战役嘛。

大隋朝的这位钦差名叫韦云起,让人郁闷的是,他是个文官,只懂得舞文弄墨,不懂得上马打仗,可他不能给天朝大国丢脸,让蛮夷看不起呀,所以只能赶鸭子上架,还好,韦云起不懦弱,也不好大喜功,他是个很务实的人才,实际情况他也衡量过,在书上看过不少的兵法战策,也能应付两下子。

这位韦云起要么是运气好,要么就是契丹人实在太弱了,居然最后还打赢了。

最开始的时候,韦云起学孙武立威,他把突厥的两万骑兵分成十二个营寨,每个营寨相隔一里,分成四路齐头并进,下令鼓声前进,嚎叫停止运行,而且禁止无组织无纪律的胡乱打猎行为。

偏偏突厥人自由惯了,受不了这种约束,结果两个小军官出去搞副业,让他抓住就给杀了,自此之后,再无人敢违反军纪。

突厥人的大部队一路直逼契丹人的老巢,契丹人虽然经常挨揍,警惕性也是很高的,不久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可这是一支突厥军队,不是汉人,契丹人觉得他们来的有些奇怪了,最近并没有和突厥人结下梁子。

韦云起大约是揣摩到了契丹人这种微妙的心里,于是就派突厥使者面见大贺氏,说:“你们别误会,我们可不是来打仗的,是去高句丽那边做买卖的,顺便观光旅游一下松漠地区的风景,请你们借个道儿吧,等我们发了财回来,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契丹人不敢得罪突厥人,而且他们的八部分散在各地,有事儿的时候才一致对外,没事儿的时候有时候自己还跟自己掐架,万一放出狼烟,结果是一场虚惊,经费也颇成问题,所以他们觉得突厥人派兵保护商队也很合理,居然就接受了这种三岁小孩都不信的谎言。

不过他们不能一点不设防,就派了几个向导“引导”突厥人,韦云起非常狡猾,他没有直接的发动攻击,而是真的向南离开契丹人上百里地,然后等契丹人松懈了,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当时天刚亮,是人最疲惫的时候,契丹人睡的正熟,韦云起顿时大获全胜,一举俘获四万余契丹男女,然后杀死了所有男俘虏,把女人和孩子一部分赏赐给突厥人当佣金,挑了点顺眼的,美貌的,带回京城献给隋炀帝了。

经过这一战,契丹人彻底被打怕了,不敢闹腾了,此后对大隋朝朝贡不断。可惜隋炀帝不争气,没过多少年就把家底败光了,中原再一次陷入动乱,他们只能再次万般不情愿地去抱突厥人的大腿。

隋炀帝末期,启民可汗死后,他的儿子始毕可汗已经和隋炀帝闹翻了,有一次把他围困在边关差点生擒,之后隋朝灭亡,中原动乱,突厥人的势力则越来越大,大草原东部的室韦还有西部的吐谷浑、高昌,以及分布最广的铁勒人,全都向他臣服,契丹人也只能回头再去抱大腿了。不过他们是很不情愿的,因为大草原的老大,是要收重税的。

不过突厥人的好日子也没有太长时间,不久之后,新兴的大唐朝统一了中原,对契丹人整个的命运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转折点,没有大唐就没有契丹。

最开始的时候突厥人的势力,比刚刚结束了战乱的唐朝要强大得多,所以每天骚扰不断,契丹人是典型的朝秦暮楚的骑墙派,哪里有便宜,就站在哪个阵营里,一会儿打唐朝,一会儿打突厥。

唐王朝采取的策略就是拉拢和扶植,突厥人采取的政策就是武装压力和恐吓,你想在这种情况下契丹人会倾向谁?不久之后,随着唐朝国力慢慢恢复逐渐强盛,契丹部落开始彻底脱离突厥,倒向唐朝。

契丹盟主咄罗,派出使者带着很多契丹人的土特产例如骏马和貂皮来觐见李渊,当时他心里也是战战兢兢,不知道大老板会否给面子,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使者见到李渊之后,李渊却表现得出奇热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鼓励他们放开胆子跟大唐搞好关系,好处大大有。为了让他们放心,临到回国的时候,无数贵重的赏赐是免不了的,咄罗高兴得都快跳起来了。他本来打算自己也到中原旅旅游,无奈年纪太大了,还没来得及就撒手人寰了。

不久之后,新上任的盟主摩会来到了唐朝,这个时候,大老板已经换人了,李世民搞了一场玄武门之变,成功当上了董事局主席。他比自己的老子更大方更有魄力,契丹老大来了,除了赏赐金银财宝之外,还赏赐了一些更贵重的,比如李世民赐给摩会颁赐信物,有所谓的“十二神纛、十二面旗帜,十二面鼓、曲柄华盖、直柄华盖”,这一套行头后来就成为契丹历代可汗的信物,跟中原的玉玺差不多,被称为“天子旗鼓”,是可汗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然而在当时这还不是让摩会最激动的,最激动的莫过于李世民在拉拢契丹人的道路上,又下的一记猛药,大唐朝的皇帝姓李,李世民就赐给摩会也姓李,这就等于没把他这个小部落的领袖当外人看,实在是太给脸了,以后出门进门多有面子。

再者,除了这些虚名之外,李世民还给了摩会更加实际的东西,那就是对松漠地区的实际军事领导权。这里边有个名堂,当时摩会迫于突厥人的压力,要求借唐朝的肩膀靠一靠,也就是说内附,可是他吞吞吐吐,意思是说害怕内附之后失去地盘和自由,被唐朝给吞了。李世民立即表示,我国家那么大,我还治理不过来,我对你的不毛之地没兴趣。而且他想出了两全其美的政策,那就是“契丹人治契丹”,他在北部边疆设立了一个松漠都督府,让契丹人的盟主世袭大都督,其实就是一种高度自治的自治区,唐朝只是挂个名,实际统治权还在契丹人的手上。

松漠都督下面还有十个刺史,全都是契丹人的酋长,唐朝人根本不插手,也不收税,这下子契丹人彻底的放心了。

但要说李世民完全无所求,甘心做活雷锋这他也没这么伟大,提供了这么多的便利条件,总是要一些回报的,他索要的回报就是契丹人要做唐朝边疆的肉盾炮灰血色长城,来抵御突厥人的进攻。以后他们就是唐朝的劲旅了。

对此,契丹人完全答应,因为打仗对他们来说本就是家常便饭,唐朝人不发话,该打的也是要打的。现在有后台了,突厥人也是可以揍一下的。

阅读全文
多彩辽国

多彩辽国

《多彩辽国》本书剧情紧凑,人物刻画细腻,好书啊,值得一读!(不行了,我快吐了。)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眼瞎,不用谢

作者:公孙谏类别:赘婿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小说主角名叫多彩辽国 主角是多彩辽国的小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