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的元朝(下)扩张的元朝(下)小说精彩内容免费试读

扩张的元朝(下)扩张的元朝(下)小说精彩内容免费试读

时间:2020-06-30 16:50:08作者:公孙谏

独家小说《扩张的元朝(下)》是公孙谏所编写的轻类小说,本小说的主角拔都,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元成宗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对宗王贵族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这不是他自己想做的,而是非做不可,因为蒙古人特殊的统一分配战利品的习惯,每一代大汗即位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当时元朝的赋税其实能够征收上来的很少...

《扩张的元朝(下)》 免费试读

元成宗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对宗王贵族进行大规模的赏赐,这不是他自己想做的,而是非做不可,因为蒙古人特殊的统一分配战利品的习惯,每一代大汗即位都会做同样的事情。

当时元朝的赋税其实能够征收上来的很少,虽然地域广大无比,但都在汗国的控制之下,而元朝内部也分为无数的宗王统治,这样一来,有时候大汗就拿不出多少钱来。窝阔台时期采用了耶律楚材的办法,就是由国家统一征收藩王的赋税,但不包括四大汗国,然后在年终的时候,再赏赐给他们,当然国库也会截留一部分作为办公费用。

窝阔台、贵由、蒙哥即位的时候,赏赐都非常丰厚,一方面是尊重传统,一方面也为了收买人心。可是到了忽必烈即位的时候,由于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什么钱,而忽必烈的情况还非常特殊,为了和阿里不哥对抗,他特地命人四处搜刮钱财,进行了大规模的赏赐。

这一次元成宗即位也经历了一点小波折,所以为了感激那些支持他的人,他决定把国库里所有的财物全都拿出来,赏赐的标准,一定要超过历代以来的任何一次。

结果这下子引起了连锁反应,赏赐的时候下面山呼万岁,他自然感觉非常过瘾,可是钱花完了,到了该用钱的时候,他就开始发愁了。一个国家没有钱,那还怎么运转?元成宗也是个又经济头脑的人,他居然想到用发行纸币的办法来弥补这个错误。

不过他还没有晕头到用纸去抢东西的地步,他首先下令让宗王筹集库银九十三万两,然后以这些银两为基础发型纸钞,这样一来,物价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市场还算平稳。但这就为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很不好的头,后来的元朝皇帝,一到没钱的时候,就开始发行无本纸钞,结果导致货币贬值,经济崩溃。

这就是元成宗第一次赏赐宗王们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但这种赏赐是每年都要有的,元成宗也是乐此不疲,老子有钱怕什么?当时中书省不断地上书,表示应该停止这样的赏赐,国家负担不起呀,可是元成宗我行我素,在他执政的13年里面,每年最少也有三次重大的赏赐,多的时候达到7次。

元成宗这样做就是为了拉拢宗王贵族,让他们别和自己捣乱,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还采取了另外的办法,那就是尽量给他们更大的权力,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之内,管钱、管军队、管百姓,全都形成独立王国的待遇。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元成宗以这种方式来协调王公贵族们的矛盾,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不然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实在是不好管理。

在铁穆耳怀柔政策的感召之下,宗王的反对情绪大幅度降低,尤其是长期盘踞在金山南北的窝阔台汗国,也在内部分裂,公元1296年的时候,阿里不哥的儿子玉木忽儿率领一万两千军队回归元朝。元成宗高兴地不行,对玉木忽儿表示热烈欢迎,重加赏赐,并且把明年改元为“大德”,意思就是希望天下和平的意愿。

为了对付海都的残余势力,在这之前,元成宗还特意任命曾经和他争位的晋王甘麻剌,安西王阿难答、宁远王阔阔出,驸马阔里吉思、钦察汗国名将土土哈、玉昔帖木儿、月赤察儿,前往北方戍边,为的就是寻找机会对付窝阔台汗国。

大德元年的时候,钦察汗国名将土土哈不幸病逝,享年不知道,他的儿子床兀儿继承父亲的职务,率军逾越金山,进攻窝阔台汗国,大败敌军。到了1299年,窝阔台汗国反攻,击败了宁远王阔阔出,导致驸马阔里吉思被生擒。

元成宗大怒,撤消了宁远王的指挥权,改派二哥答剌麻的儿子海山总领漠北军事,在老臣月赤察儿的帮助下,于和林以北和海都展开决战,开始的时候,海山军一路溃败,马上就要被叛军歼灭,幸亏海山亲自出马,振奋士气,结果反败为胜,海都在撤退的路上,郁闷而死,其子察八儿继承汗位。

两年之后,察八儿和其余两路反王都哇、明理帖木儿,聚在一起商量,觉得不应该继续这样搞内战,察八儿很懂事的对其他人说:“你们看,咱们的祖先成吉思汗废了这么大的力气才创建了国家,因此我们这些人才能过上花天酒地的潇洒日子,可是现在咱们天天跟中央政府对抗,自相残杀,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嘛,大家都是实在亲戚,何必这样下去呢?万一让外人钻了空子可怎么办,过去咱们和土土哈打仗赢不了,现在又被土土哈的儿子床兀儿打的惨败,上不去也下不来,这日子反正我是懒得过了,还不如向中央政府服个软,以后也好过太平日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都哇等人立即鼓掌:“好好好,我们早就想那么干了,就是怕你不同意。”

于是察八儿立即写信给海山,当时老臣月赤察儿主张立即接受,他们的投降申请。月赤察儿不但资格老,而且有很深的背景,所以他说的话影响力很大。此人也算是成吉思汗的一个宗室子弟,他的爷爷就是蒙古四杰之一的博尔忽,博尔忽身为成吉思汗的养弟,功高无量,又是死于替别人搞女人的战役,所以成吉思汗对他一直深有愧疚,对他的子孙特别优待。此外他父亲失里门则死于跟随忽必烈南征大理的过程中。忽必烈对这位烈士遗孤非常看重,临死的时候,托孤给他。

既然托孤大臣都这么说,海山也不能不给面子,但他打算先把这件事情快马报告给元成宗,然后通知察八儿。月赤察儿再次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这一来一去的实在太远,不如先接受察八儿投降,然后再通知朝廷,把生米做成熟饭,以免夜长梦多。可是谁也不知道元成宗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是需要担责任的,所以海山犹豫了。关键时刻,月赤察儿表示,出了任何事儿,我来背黑锅,不会连累你们。

这样海山才答应了察八儿的请求。

后来元成宗知道了这件事情,对月赤察儿大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办事得体的人,对其大加赏赐。

不过这次投降,也只是形式上的投降而已,窝阔台汗国同意隶属中央,奉中央政府的正朔,但其实并不接受任何号令,只是挂个牌,糊弄鬼。所以海山的军队也不撤退,一直还在这边盯着他。

三年之后,都哇和察八儿发生内讧,大打出手,海山直接越过阿尔泰山,击败察八儿。察八儿走投无路,居然选择向都哇投降,都哇随即占领了窝阔台汗国的领地,但不久之后,他也死去,其子宽彻继承汗位,永为元朝藩属。

都哇和察八儿相继死去之后,元成宗大约觉得他俩太寂寞,于是发扬风格,于第二年一蹬腿,也去了。

公元1307年,元成宗在玉德殿驾崩,在位13年,享年42岁。历史上评价这个人,算是个不算优秀的守成之君,每天基本上也就是吃喝玩乐,政治上的事儿,交给大臣,之所以说国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乱,那是因为元世祖忽必烈死去的时间不长,社会比较稳定,而朝廷里面的像伯颜啦、阿术啦、月赤察儿这些人都还健在,不然很有可能就不是现在的局面。

元成宗还有一项事业做的很对不起祖宗,那就是生育能力太差,想来他的女人也不会少,什么汉人、蒙古人、俄罗斯人、波斯女人、日本女优、泰国人妖,估计应有尽有,比以前的中国帝王要牛掰的多,但就是生不出男孩来,好不容易在他死之前两年,皇后弘吉剌氏生了一个男孩,立为太子,之后元成宗病重,年幼的太子(两岁)因为担心父亲,忧虑成疾,先给他老爹去阴间打前站了。

跟着两个月之后,元成宗去世。

这样一来元朝再次面临了没有继承人的局面,于是王公大臣们又奔走开了。但此次奔走不像以前一样,谁都可以参选,因为现在已经是“元朝”,而不是“蒙古汗国”,所以制度上有了改善。

候选人只能从元成宗的几个侄子中产生,当时最有实力的竞争者,一个是民主党的海山,还有一个是共和党的阿难答。

海山就是前面说的海山,他是元成宗二哥答剌麻的儿子,阿难答则是元成宗的堂弟,他的老爹是真金太子的弟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的血缘距离正统怕是远了一点,但要是从忽必烈那边算,也有资格。

阿难答的父亲忙哥剌被封为安西王,占有原西夏地区和西安一带,当时蒙古境内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宗教,王公们的信仰也不一样,忙哥剌害怕他的子女们长不大,所以就把阿难答交给一个伊斯兰教徒抚养,等于阿难答就是在这个家庭内成长起来的。之后,信仰也就不可动摇了。

据说阿难答是一位非常虔诚的教徒,不但自己信奉,还让他手下的十五万大军全体信奉,这样一来,他就和信仰佛教的元成宗发生了冲突。元成宗派人去阻挠他,并且强迫他信奉佛教,可是阿难答不答应。

于是元成宗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他给刑事拘留了,但元成宗的母亲阔阔真警告元成宗,阿难答可是有十五万伊斯兰大军,你还是不要强迫他,让他自由选择信仰吧。元成宗觉得有道理,所以立即把他释放,让他回国。

按照汉人的继承制度来讲,阿难答根本没有资格和海山竞争,就算是按照对于国家的贡献多寡来说,阿难答跟海山也差了好几个台阶,前面讲过,海山是嫡传正宗,而且率军消灭了窝阔台汗国的反对势力,功盖天下,无人可比。

那为什么又有人要拥护阿难答呢?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嘛?

原因出在另外一个人身上,这人叫卜鲁罕,是元成宗的第二任皇后(弘吉剌氏死了以后立的)。这个人在元成宗病重的时候,曾经代理执政,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所以在朝廷之中,结识了一批重臣。

这些人就包括了伯颜和阿里不哥的儿子,还有丞相阿忽台等等。在这之前,因为太子年幼,所以卜鲁罕担心亲缘最近的海山威胁太子的地位,所以就把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她的母亲贬到了怀州。

现在太子死了,海山势必即位,他是害怕海山记得他的旧怨,要报复他,所以他就选择了阿难答这位拥有15万伊斯兰大军的宗室,希望他继承皇位,然后自己垂帘听政,进一步清除海山兄弟的势力。

而支持阿难答的还有一股特殊的势力,色目派官员,大部分来自波斯和中亚地区,再加上他是伊尔汗国大汗合赞的弟弟,所以现在的确也算得上是个实力派,关键时刻,卜鲁罕把他拿出来说事儿,也算是眼光独到。

但是支持海山的也有不少人,他们以右丞相哈剌哈孙位为首,还有管理宗族事务的大宗正札鲁忽赤,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京城兵权的指挥使阿沙不花也站在这一边。所以哈剌哈孙向外宣布,用力阿难答是一场政治阴谋,他作为丞相有义务调动军队,给予纠正,这样,海山一派的人就控制了京城的治安。

然后哈剌哈孙在背地里让人赶紧召回海山和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没收所有的官吏的符印,封存府库和军械库,让卜鲁罕的计划根本无法执行。

当时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就是后来的元仁宗,对哈剌哈孙的邀请感到非常的矛盾,去吧,害怕中了诱敌之计,不去吧,就可能失去即位的可能。他手下的汉族谋士李孟,给他分析,说:“现在大太子海山远在万里之外,一时半会的根本回不去,你要是不敢回去,那可就真的坏菜了,等阿难答即位,回过头来还要收拾你,你怎么办?”

爱育黎拔力八达心想,晚死总比早死要好很多吧,你这理论不对。李孟看出他仍然在犹豫不决,于是继续说:“他们的阴谋肯定没有成功,不然的话宗室子弟早就有遭到屠杀的,可能会给你写信吗?”

爱育黎拔力八达恍然大悟,赶忙和母亲前往大度,来到了哈剌哈孙的府邸,先初步的了解一下情况。

当时哈剌哈孙正搁家装病呢,貌似病的还很严重,都快用上呼吸机了,皇后卜鲁罕怕他一时半会的死不了,对他十分关心,就派人去家里问他,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死啊,不要耽误时间好不好,时间就是生命。

哈剌哈孙也趁机奄奄一息的询问朝廷里的事儿,现在皇帝死了,什么时候新皇帝上任啊,你看我现在病的这么重,我也管不了这事儿。使者就对他说,“马上安西王阿难答就要即位,也就是这几天的事儿。”

使者走了之后,阿难答立即跳起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爱育黎拔力八达的面前,说:“坏了,你要不赶紧麻利儿的,就让阿难答抢先了。”

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有人站出来说:“这事儿不成啊,皇后现在是帝国地位最高的人,手里有的是权力,她一句话满街都是小弟,咱们这里掰着手指头算算也就数十人,就算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全都答应帮忙,胳膊也拧不过大腿呀,我考虑,大太子海山手里有的是兵马,如果他等他回来,咱们就有能力了。”

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是这个意思,皇后地位那么高,安西王手下大军云集,少说也有一万,他自己一个人去了,不跟没去一样嘛,找死都没有这么干的。于是他也打算等待海山的大军回来,一起行动。

李孟当即说:“你们这种想法不对,咱们现在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只要殿下出手,在大殿上把对方一派数落一顿,肯定可以稳住局面。如果你们非要等着大太子回来,那就不赶趟了,阿难答即位之后,大太子回来也没啥用,只能再灰溜溜的回去,或许这一下子,就形成了内乱,第二个窝阔台汗国也就出现了,还不如当机立断,马上行动呢。”

爱育黎拔力八达心里也在想,你说的倒是好听,成了你加官进爵,不成呢,黑锅都是老子背,我第一个就会死,所以这事儿也不能全都听你的,需要看看天意。他是啥意思呢,就是算一卦。

于是他手下的人赶紧上街,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了一位貌似很优秀的算命先生,把他带到了皇宫,李孟亲自迎接出来,对他说:“我说兄弟,现在国家大事儿轮到你说了算了,你必须说是吉祥,不能捣乱啊?”

算命先生这么一听,也知道自己是命悬一线,办好了一生荣华,办不好那就人头落地,他也觉得倒霉,我怎么好好的碰到这破事儿呢。不过幸亏,在算命这个领域里,这人还算是有点真才实学的。

他卜卦完毕之后,就向爱育黎拔力八达解释说:“这个卦象不错,说明可以飞龙在天,您要是想做什么事儿就赶紧的,别疑神疑鬼了。”

李孟和哈剌哈孙听完之后大喜过望,暗想,这小子还真上路有前途。于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再也没有什么犹豫的了,先去告诉他母亲一声,说是准备和皇后火拼,您老人家有个心理准备。

这个时候,掌管京城兵马的札鲁忽赤跑来报告说:“我听说了,阿难答和皇后打算在三月三日,您生日这一天,以贺寿为名,把你干掉。我看咱们不如提前下手,省的太被动了,反而受制于人。”

于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三月二日这一天,率领少量的侍卫进宫,哈剌哈孙在东掖门那边自吹自擂大放厥词虚张声势,说:“怀宁王(海山)派了很多人来,跟安西王有点事儿商量。”这样好多人都以为海山的大军已经到了,所以不敢造次。

而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行非常顺利,进攻之后,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迅速逮捕了阿难答和明理帖木儿,进而逮捕了左丞相阿忽台等人,大局基本上稳定下来。

但这时候皇位虚悬,也不能说就完全安全,很多人还在蠢蠢欲动,算得上是暗流汹涌,所以宗王阔阔出、牙忽就建议爱育黎拔力八达赶紧趁热打铁继承皇位,让这些人都死了心算了。

可是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同意,因为那皇位明显是海山应该坐,他并不是其中的候选人,若是坐上去恐怕烫屁股,海山跟他没完。所以他自任“监国”,派人到北方去迎接海山回来,继承皇位。

海山这回已经到了和林,而他的母亲却派人给他送信,意思是已经算了卦,认为他的福气不如爱育黎拔力八达,让他让位给弟弟。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意思,但是海山立即召集自己的幕僚商量说:“岂有此理,我在外面带兵打仗十几年,功劳这么大,辛苦这么多,怎么就不能当皇帝,我还是他大哥呢,我老娘居然用封建迷信的理由让我让位,这不是让我违背民意吗?”

于是他又说:“肯定是有奸臣在背地里挑唆我的父母兄弟,我要回去看看。”于是他海山下令兵分三路,前往大都,西路军由他统领,东路军则是土土哈的儿子床兀儿,各自领兵一万,进发。

这就说明,爱育黎拔力八达虽然说得好听,一旦尝到了权利滋味之后,也有了别的想法,倘若海山稍微一软,他就真的登基了。可是没有想到大哥的反应如此凌力,三万大军顷刻就兵临城下了。

在这之前,海山的使者,康里部落(摩诃末母族)的脱脱先一步来到皇宫对太后说了海山的意思。

太后惊愕地说:“这个熊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偏激的想法,人家算卦的都说了,他不行,这是天意,难道我不是为了他好嘛,都是一样的亲儿子,我又没有虐待他,那既然他这么说,你就让他来吧,速来。”

可是爱育黎拔力八达认为还是自己去比较好,于是先派出阿沙不花前往和林,自己随后和母亲赶到,对海山说:“当时监国主要是防备别人,等你回来,我怎么能有当皇帝的野心呢,我不是那样儿人。”

史书说:“海山感悟!”

其实未必感悟,主要是不感悟也不行,一个老娘一个弟弟,能怎么滴?于是就在上都杀死卜鲁罕和阿难答、明理帖木儿等人,然后二十一日,海山即皇帝位,成为了元朝的第六位皇帝,元武宗。

尘埃落定之后,元武宗大封功臣,哈剌哈孙封为太傅,阿沙不花当太尉,但大家注意,这些人好像被抬的很高,但都是名誉职称,实际上已经被剥夺了权利,而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左右丞相则换成了海山的亲信“月赤察儿”和“塔剌海”,床兀儿则成为了副宰相平章政事。

但是对于爱育黎拔力八达怎么安排海山还是颇废了一番踌躇的,因为人家的确有功,而且在海山巨大的军事压力之下,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比较懂事儿,没有进行军事对抗就老老实实的交出了权利,这也让海山有点感动,所以为了报答他,也为了迎合他老娘算命的结果,即位的第二个月就把爱育黎拔力八达立为皇太子,注意,我没写错,就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太弟,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因为蒙古人对汉人乱七八糟的礼法知道的还是少吧。

不过海山也为自己留了一手,他虽然答应自己死后让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皇位,但是又和他约定,“咱们两个是兄终弟及,但是等你死了之后,就要把皇位重新传给我的儿子,然后我的儿子再传给你的孙子,叔侄相传,由两家各领风骚几十年。”

这种传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算是绝无仅有了,也有点太传奇,关键是人心都自私,说得好听未必能够实现的下去。

后来在元武宗执政的时期,左丞相三宝奴就曾经劝元武宗改变章程,立自己的儿子当皇太子,海山大约也有这个意思,于是就把康里部落的脱脱,也就是他的亲信找来和三宝奴讨论。

脱脱认为:“皇太子已经立了这么长时间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毫无理由的撤换,肯定会引起动乱,不合适。”

可是三宝奴说:“那要是按照你这么说,皇上遵守协定把帝位传给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后,你能保证他日后也能遵守承诺,传位给侄子嘛?”

康里脱脱赶紧摇头:“这个我可不敢保证,其实这就是一笔良心账,只能靠老天来监控了?”

后来元武宗又找了别的大臣,他们说的和康里脱脱说的差不多,也就是说,大部分朝臣都认为换太子会惹出乱子来,在这种情况下,元武宗只能宣布坚持原来的政策,继续让爱育黎拔力八达当皇位继承人。

元朝的制度和汉人王朝只能是大体上相同,但在一些风俗习惯上还是有所区别,就比如说皇太子的问题吧。在汉人王朝,皇子一旦成为太子,那就是“潜龙”,其实是要受到监控和防范的,这个预备役皇帝,随时都有可能高升一步当上皇帝,所以在野的皇帝最忌讳皇太子结交朝廷大臣。

可是元朝不一样,一旦某人被确立为太子,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担任中书令和枢密使,也就是成为皇帝以下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治理整个国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太子在成为皇帝之后轻车熟路的治理国家,也可以防止大权旁落。但坏处就是会引起皇权和太子党之间的冲突,造成宫廷政变也不是没可能。

爱育黎拔力八达最开始的时候,担任中书令和枢密使,后来元朝成立了尚书省,他又担任尚书令,而且海山还给与他特别的权力,任由他培植自己的实力,让他在每一个部门安插一个嫡系。

爱育黎拔力八达又要求成立自己的皇太子亲兵卫队,总兵力在一万人,都是在军中挑选的精锐组成。于是太子东宫渐渐地成为了一个可以和朝廷相比肩的政治中心。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皇太后的权力也很大,她在兴圣宫,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其权利不亚于太子。

这样就形成了元武宗时期的一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三宫协和”,也就是太子主东宫、皇帝主皇宫、皇太后主兴圣宫,实际上逐步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政治中心,皇帝的圣旨,皇太后的懿旨、皇太子的令旨,同时颁行于天下,几乎具有相同的效力。因而元武宗一代,就形成了多头政治,而多头政治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混乱不堪的。

元武宗海山在位的年代,是元朝比较尴尬的一个年代,最主要的一个字就是穷。那么说,元朝打下了偌大的江山,抢夺的财富,为什么会穷呢?这主要还是跟当时的制度分不开,很多财富都掌握在宗王手中,所以国库也就面临空虚。再加上元朝的所有皇帝对金钱都没什么概念,不会理财,所以花的多进的少,也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公元1310年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张养浩的汉族出生的监察御史就曾经给元武宗上书,指出当时的时政弊端。张养浩这名字,善养浩然之气,一听就是个汉人书呆子,所以说话也就很直接,他直接就说,元武宗的统治,叫做“十谬九异”。

意思就是说元武宗的统治方法,完全背离了当年忽必烈所制定的国策,是一种有特色的蒙汉结合而又没有结合好的统治。

所谓的十谬第一就是赏赐太多,第二法律太松,第三官给的太容易,第四纲纪太弱,第五大兴土木,第六号令不已,第七幸门太多,第八风俗奢靡,第九异端太横,第十取相之术太宽。

然而他最主要的问题,应该还是来自于这个赏赐太多,跟元成宗铁穆耳犯得是同样的毛病,而他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武宗的赏赐可谓是挥金如土,但是他完全没考虑到,铁穆耳给他留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前面说过,铁穆耳那么作,之所以没出事儿,那是因为忽必烈在前面给他打下来的基础好,可是元武宗上面的这个基础明显不行,所以他在这样任性,可不就要出事儿了嘛。

蒙古皇帝赏赐宗王的习俗,就是跟高不跟低,也就是攀比,导致的结果就是,赏赐数目连年飙升。到了元武宗海山即位,他也要大肆赏赐,于是他向中书省的大臣询问应该如何赏赐,因为他是武将出身,对金钱的事儿根本不懂。

于是中书省的人就给他举了很多例子,拿出了若干账本,有窝阔台的,贵由的,蒙哥的,也有忽必烈,铁穆耳的。可是元武宗偏偏就选择了元成宗铁穆耳的数目,并且吩咐,在元成宗的基础上再加一点比较好。

当时他的首席大臣哈剌哈孙是非常知道自己家底的,立即站出来反对说:“皇上,这样可不行,咱们会破产的,我看上次在和林赏赐过的人,这次可以不再赏赐了。”

元武宗打肿脸充胖子,摇头:“那可不行,和林是和林,大都是大都,这是两码事儿,该怎么办怎么办吧。”

于是哈剌哈孙就硬着头皮去办,拟定的数目是三百五十万,仅仅爱育黎拔力八达一个人就拿了黄金2700两,白银十二万九千两。

在这之后,立即他就受穷了,怎么办呢,于是中书省提出,要发行纸钞。

发行纸钞是要以银子做基础的,可是他现在没有,于是就发行无本纸钞,当时一次性发行了七百一十多万,大量动用纸钞,等于就是掠夺,势必造成货币贬值,从元成宗开始,到元武宗,这种势头越来越猛。

官给的太容易意思就是说,元武宗违背了忽必烈的命令。当年忽必烈曾经说过,如果不是亲王不能加一字之封,可是在爱育黎拔力八达平叛的过程当中,有些人立了功,本来也可以给点赏赐,或者给点地盘,但是元武宗就违背祖训,把其中一些人封王,导致哈剌哈孙的强烈反对,元武宗的做法是,把哈剌哈孙赶出中央,让你再唐僧。

此外元武宗海山笃信佛教不停地兴建寺庙,营造大都和中都,导致徭役遍地,民不聊生,除此之外,他也和窝阔台贵由一样喜欢喝酒和女人,有一次,有一个大臣看到元武宗面容憔悴,知道他纵欲过度,于是就上书劝告说:“天下的美食美酒有的是,美人有的是,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陛下就算是不爱惜自己,也要想想祖宗,你要这样作死了,祖宗看到了多寒心。”

可是元武宗根本不听,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他为人比较彪悍,保持着良好的军人作风,对于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根本懒得去理会。

但别的事情不理,金钱问题必须亲自过问,在他执政的后期,穷这个字一直困扰着他,所以他着手改革税收制度,还有货币制度,想要以此来渡过难关。

元朝本身的政治制度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以中书省来管理政治,以枢密院管理军事,以御史台监察百官,以宣政院管理吐蕃,后来又设立了尚书省,专门管理财政。

他的本意是建立尚书省,专门来理财,可是后来发觉不行,所以撤销。

但是到了1310年的时候,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大臣阿合马,桑哥,三宝奴,脱虎脱等人再次请求成立尚书省,大量的颁发纸钞,铸造铜钱,想要以此来拯救经济危机。

但是他们做的最过分也最糊涂的地方就在于,更定税课法。具体的办法是这样的,三宝奴等人把全国的税吏,分为三等,下酬、中酬、上酬。就是说要根据收税的多少来评定税吏的等级,收的税越多等级越高,收的税越少,等级越低,这等于鼓励各级官员想方设法地勒索敲诈老百姓,所以财政危机没解决不说,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幸好的是,这个政策只执行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311年,元武宗因为酒色过度而病逝。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的身份,坐上了皇帝宝座。

这就是元仁宗。

元仁宗即位的第一天就向外发布诏书,声明自己本来就是元成宗的儿子,而且对国家有功,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所以仿照中原汉唐制度,登基称帝。根本没有举行忽里台选汗大会。也就是说,元朝自元仁宗这一代,正式更改了即位制度。汉化越来越深。

登基之后的第三天,这位仁宗,居然要大开杀戒了,他要杀的不是别人,就是刚才说的那些尚书省的官员,元仁宗认为三宝奴等人,更改货币制度,就公开的对抗忽必烈的旧章程,所以全部判处死刑,三天之后,伏诛。

历史上对元仁宗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他是忽必烈之后,元朝唯一一个贤明的君主。当然汉人学家这样说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元仁宗是儒家学派坚定地拥护者,而且他用人也大多任用儒家学派的学者。

在他的统治之下,汉人官吏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首席谋士李孟担任平章政事,陈天祥担任右丞相,郝天挺担任左丞相,李谦担任太子少傅,还有尚文、刘正、董世珍等等全都是国家重臣。这样一来,色目派的大臣势力,就远远的被汉人给落下了。同样,他大刀阔斧的如此改革,也是为了要给大家看,我要用儒术来治国了。

公元1313年的时候,元仁宗刚刚即位不久,就开始着手准备间隔了五十四年没有举行的科举制度,在此之前,他首先建立了国子监,以太牢来祭祀孔子,并且让孔子的五十三代孙继承爵位。

说是54年,其实那只是元朝的说法,要是加上以前的蒙古汗国的历史,可不只是五十四年那么短,这里说的五十四年,是从元世祖忽必烈元年,到元仁宗二年,其实大约有七八十年了吧。汉人读书人在这段时间里面,估计找工作成了很大的难题。元仁宗后来的名声那么好,跟他们的美化只怕是分不开的,要不怎么说,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读书人呢。

困扰元仁宗的最大问题还是财政问题,他虽然没有像元武宗那样挥金如土,但国家的正常运转还是要钱的,既然不能从货币制度上做文章,那么也只有发展农业了。再说,以儒术治国,本来也是以农为本。

所以元仁宗把视线转移到了江南,当时江南地区还算富庶,虽然被伯颜血洗了一次,但是恢复的很快,只是田地的管理制度,由于蒙古人不善于治国,所以非常的混乱。让很多不法的大地主有机可乘,隐瞒土地,兼并穷苦人家,广大农村,贫富都分不清楚,你说这赋税工作还怎么做。

所以在汉人大臣的鼓动之下,元仁宗决定对江南地区实行一次土地丈量,先在三个省作为试点,派钦差大臣去办理。限期四十天,把隐瞒的田地数目报上来,不然虚报十亩的杖刑,虚报100亩的流放边疆。

不过由于他给的时间太紧,而且地方官吏普遍颟顸贪婪,并不清廉,他们和大地主勾结起来,陷害百姓,无中生有,导致民不聊生,终于激起了赣州蔡五九起义,当然起义最后被镇压了,可是元仁宗也不敢再去江南测量土地了,土地改革政策,至此胎死腹中。

尽管元仁宗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但他的班子里还是不免出了个大奸臣,这个人叫铁木迭儿,当时担任宰相的职务,是个坚定的守旧派,他还有一个比皇帝还牛掰的后台,就是那位出身弘吉剌部的皇太后。

他们对元仁宗施行儒术治国,重用汉人非常不满,于是便企图在他的皇位继承人问题上大做文章。以前元仁宗曾经和元武宗有过君子协定,叔侄相传,两家共有江山,这事儿本来就有点扯,到了元仁宗时代果然出了问题。

铁木迭儿和皇太后觉得让元仁宗这样搞下去不行,破坏了祖宗的制度,所以他们想要站出来执政,可皇太后执政必须要有一个好控制的小皇帝做基础才行,于是他们觉得元武宗的儿子“和世珠”不适合做这个位子,因为他已经成年了。

而元仁宗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今年才13岁,正合适他们控制。于是铁木迭儿就撺掇皇太后,改立太子。

皇太后当时也有顾虑,毕竟和世珠是他的亲孙子,他也不能太对不起死去的大儿子,那么和世珠下台之后,该怎么办呢?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不让他死,而是把他派到边疆去当一个汗王,让他高度自治吧。

但这还要过一关,那就是元仁宗会不会同意。一开始的时候,鉴于自己曾经亲口和元武宗有过协定,而元武宗也厚待他,他感觉做不出来这事儿,但禁不住皇太后和铁木迭儿每天在他耳朵边上吹风,说和世珠的坏话,最后他还是把和世珠给废掉,把他派去镇守云南,封为周王。

此后,皇太后以铁木迭儿立太子有功,跑到仁宗面前给他跑官,铁木迭儿于是就当上了右丞相,仗着自己有皇太后这棵大树撑腰,铁木迭儿就开始肆无忌惮了,卖官鬻爵,陷害同事,祸害百姓,反正是无恶不作。朝廷内外全都对他恨之入骨。

不久之后,几位汉人大臣联合起来弹劾他,元仁宗调查属实,勃然大怒,下令把他逮捕问罪。可是铁木迭儿居然跑到了太后的宫里躲了起来,捉拿他的人,居然捉不到,而元仁宗也不敢去要人,最后只能下旨免去他的宰相职务,不再追究了。

最让人感到可气的是,这个通缉犯铁木迭儿在一年之后,又走了太后的后门,堂而皇之的回到朝廷里面当上了太子太师,御史们气不过纷纷上书,但元仁宗不愿意背上不孝的骂名,所以只能顺着太后,对这位仁兄听之任之。

据说,元仁宗对太后一生侍奉,一辈子在她老人家面前不敢说一个不字,而这位太后又是思想保守,脾气不好,对他重用汉人很看不顺眼,屡次对他进行训斥,而偏偏对铁木迭儿这样的奸佞没有任何的防范心理,宠爱有加。

1320年,四月,太子硕德八剌17岁,元仁宗病逝,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元英宗硕德八剌出生在洛阳附近的怀州,当时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正处在凄风苦雨的岁月里,前途茫茫不可测度,也许这辈子也就窝在这个小地方了,因为他是被元成宗的皇后卜鲁罕贬到这里来的。

不过这对硕德八剌来说倒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怀州这个地方历史悠久不说,还是理学家程颐的故乡,所以知识分子比较扎堆。再加上元朝没有科举制度,这些知识分子根本就无事可做,于是就跑到元仁宗家里当幕僚,这样一来,他的身边就经常聚集一群社会地位地下的汉族知识分子,潜移默化之下,也在他的老爹影响之下,他成了一个典型的文人小王爷。和大草原上长大的蒙古贵族大不相同。

当时汉族的知识分子地位低到了极点,有多低,现代社会上不是还有人经常说读书人是“臭老九”嘛,这话就是从当时来的。元朝社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生”,十乞丐。

这位汉化的小王子,满肚子都是仁义道德,当他听到自己要被立为太子,就觉得有点不合适,按照书本上来说,这不是有点僭越嘛,再说老爹也有言而无信啊。于是他赶紧跑到皇上身边说:“我没能力,当不了太子,而且我年纪小,应该让和世珠哥哥来做。”

当时估计把元仁宗搞得也挺羞愧,不过也有可能他还很欣慰,觉得孺子可教,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他小的时候,元朝其实已经有些危机了,主要是因为人权和腐败问题。比如元朝统一中原之后,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

这一政策导致了严重的民族情绪,硕德八剌就经常和汉人学者聚集在一起,想要解决这个社会矛盾。

但当时的情况,实在是太离谱,汉人学者也是望洋兴叹。比如,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能还手,还手就是犯罪,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要赔一头羊。

此外,元朝还规定,禁止汉人拥有兵器,马匹,甚至连所有的娱乐项目也全都禁止,最离谱的是,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蒙古法律之中,居然要求汉人晚上不能点灯,否则就是违法,这不是有点逼人造反的意思嘛。

所以他最终没有得到答案。

另外他也看到当时黄河决口,旱灾遍地,老百姓流离失所,元仁宗时期,民变四起,非常想掌握权力,改变着一切。

终于在1320年这一年,机会来了。

即位第二天,他单独召见了汉法派的拜住、张养浩、郭贯等人,为的就是要改革内政,而且前段时间趁着他刚刚登基,守旧派的太皇太后和铁木迭儿对改革派进行了一次清洗,罢免了很多位元英宗的支持者,所以元英宗打算给予还击。

事实证明,孙子和儿子毕竟是不一样的,有些事儿儿子可以容忍,孙子就容忍不了。经过一番商量之后,元英宗决定要以牙还牙,首先他撤掉了守旧派的左丞相合散,然后任命拜住担任左丞相,但却迟迟不肯认命右丞相,就是怕有人跟拜住捣乱。

再说说拜住这个人,他是成吉思汗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后人,5岁丧父,母亲把他抚养成人,由于他出生在自古文化比较发达的山东地区,所以有机会接触很多的儒家学者,耳濡目染之下,也开始成为了一个儒家份子。他主张改革,实行汉法,像元仁宗一样,重用汉人,统治国家。

有一次他对元英宗说:“无论如何咱们一定要改革,不然国家就不行了,打比方说,汉朝的土地可以耕种,咱们可以收税,咱们又何必圈占土地,去搞畜牧业,明显农业要比畜牧业来钱更快,所以汉法不可废。”

同时铁木迭儿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和太皇太后谋划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小皇帝这种自杀性的改革,这简直就是乱弹琴嘛,小屁孩懂得听话就好,搞什么改革,改完了爷还吃什么喝什么。

首先他打击改革派的汉人,有一次他陪着元英宗去上都,见到了上都留守贺伯颜,于是就想起一件事儿来,前几年,贺伯颜吃饱了没事儿干,居然和别人联合起来揭发他的罪行,他就想不通了,老子犯罪跟你有个毛的关系,咸吃萝卜淡操心,非办你不可。

于是他给贺伯颜安了一个大不敬的罪名,随随便便的就给杀了。此事元英宗也是怀恨在心,不久之后,也就是几个月,拜住也开始报复,他查出铁木迭儿的亲信失烈门在小皇帝即位之初企图发动政变,证据确凿,而拜住也查出,这次政变的幕后指使者正是自己的祖母太皇太后。

元英宗不能把太皇太后怎么样,但他下令把失烈门一伙赶尽杀绝,本来这次的主要目标是冲着铁木迭儿去的,可铁木迭儿非常狡猾,称病在家,并且得到了太皇太后的庇护,所以又躲过了一场灾难。

不过他事后还是不知道收敛,有一个叫做赵世炎的汉臣,也是个改革派,为了打击保守派,他也曾经弹劾过铁木迭儿,铁木迭儿就屡次上书,要求处死赵世炎,但英宗知道赵世炎是个忠臣,所以尽量保护。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1322年,太皇太后和铁木迭儿相继死去,元英宗才有机会从幕后走向前台,大刀阔斧的进行他的改革,推行他的新政。

齐桓公改革的灵魂是管仲,而元英宗改革的灵魂就是拜住。

首先,他们任用大批的汉族官僚和知识分子,提倡举荐贤能,并且大力的发展科举制度,希望改革派的人才能够越来越多。

其次就是精简机构,因为元朝初期一直到现在,官吏制度都非常混乱,说汉不汉,说蒙不蒙,还有点西域元素,搞得政出多门,十羊九牧,为了节省开支,摆脱财政危机,也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元英宗开始精简机构,裁撤官吏。

第三就是采取助役法,意思就是通过让当官的人上重税,来补充贫苦农民的税务问题。

第四减轻徭役。

第五完善法律制度,颁布《大元通制》,不过估计,那种四等公民的法律还是存在,不可能改掉。

第六就是重视汉文化,注重编修史书。

这些新政策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小规模的改革而已,但是也引起了蒙古贵族高层和保守派的不满,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简直有点到了北宋末年一样,不过,北宋都是文斗,到了大蒙古帝国,就开始动武了。

历史上著名的“南坡之变”就发生在元英宗时期。

关于这件事情的起因,史书上说,元英宗对宗室太过严厉,奸党们都开始害怕,所以聚在一起商量着造反。

其实元英宗得罪宗王贵族最大的地方还是他没有按照祖宗的规矩,多给点赏赐。就想元成宗、元武宗的时代,赏赐那么多,可是到了元英宗的时候,他刚刚上台,例行也是要进行赏赐,不然就是不合规矩。

但是中书省的几位大臣就提议说:“现在国库里没钱,还是不要给什么赏赐了吧。”于是元英宗立即就采纳了。这么做显然是有些不太合适,也体现出元英宗有些太年轻了,这样的赏赐,在蒙古贵族心中已经形成了规律,老皇上刚死,他们都准备好了口袋和箩筐准备装钱,可是上面突然来了通知,说今年的奖金没有了,大家心里肯定都在骂娘,有的估计都公开的骂上了。

此外元英宗除了截留了不定期的大规模赏赐之外,他还大量的降低宗王、驸马、贵族的官阶和工资,这也就真正的威胁到了宗王们的切身利益,给你干活不就是为了赚钱嘛,我们也没啥高尚的情操,想让我们学雷锋门也没有,你就照着这样来吧。大家都在心里这么说。可是机会没到,所以他们也只好认倒霉。

不过机会总会来的。

不久之后,元英宗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铁木迭儿虽然死了,但是他那张庞大的关系网还在,不少吃饱了喝足了的贪官污吏还在,元英宗年轻气盛,决定对他们进行摧毁性的打击,让这个组织彻底塌方。

不过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偏偏元英宗做事儿还大大咧咧,对自己的保护并不到位,大概他认为自己身边全都是忠臣吧。

铁木迭儿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烂账还在,不久之后就查出来,他贪赃库银650万两,于是元英宗下令处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并且抄没家产。这就引起了一个非常需要注意,但是并没有被注意的人的不满。

此人叫做铁失,他和铁木迭儿没亲戚,也不是父子,虽然名字很像。但他的的确确是铁木迭儿的党羽,而且是潜伏非常深的一个,这个人是皇亲国戚,而且还是元英宗的大舅子,所以元英宗对他非常的信任,一点也没有把他和铁木迭儿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个人贪财好色,是铁木迭儿死后,组织的真正领导人,据说他也是铁木迭儿手下的第一金牌马屁精,曾经拜铁木迭儿为干爹。

元英宗看错人了居然把这种人任命为御史大夫,让他掌握中央禁军。而且还兼着侍卫亲军都指挥,以及皇帝最亲近的左右阿速军。

公元1323年6月,元英宗去上都避暑,夜里的时候,感到心神不宁,所以就想让喇嘛坐佛事,为他祈福,难道人真的有第六感吗?

偏偏是这个拜住也多事儿,他反对做法事,认为国家现在没钱,这样太烧钱了,还是算了吧。可是铁失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就非常生气的呵斥拜住:“国家有难更加应该做佛事,这样才可以消灾去邪。”

拜住大怒:“你们那点心思我还不清楚,不就是为了趁机捞点钱吗?”

拜住的话把铁失给吓得够呛,他还以为拜住已经掌握了什么重要的证据,马上就要对他采取措施了,于是他狗急跳墙,想要来个先下手,于是他们凑在一起商量,准备在元英宗回去的途中,果断对他下手。因为这一路上的护卫军队,全都是由他来控制的,他要是想反水,元英宗无路可逃。

但杀皇帝容易,善后的事情可不好办,皇帝总会有人做,也就是说总会有人找他算账的。所以铁失又派人跑去说服晋王也孙铁木儿,让他准备好当皇帝。

晋王也孙铁木儿是太子真金的孙子,甘麻剌的儿子,当时驻守在蒙古草原,距离他们比较近,由他来善后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晋王还真没有这个胆子,杀皇帝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弄不好就是个全家处斩,可别羊肉吃不到惹了一身骚啊,但是皇帝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他又不想失去这次机会,辗转反侧之下,最后想到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扣押了铁失的使者,然后派他的使者去给朝廷举报铁失,但他的使者在半路上走走停停,为的就是等待前面的消息,如果成功,使者的目的也就改变了。如果失败,他就立即跑到皇帝面前,揭发铁失。

不过晋王的运气不错。

公元1232年八月五日,英宗离开上都向大都出发,由于天气炎热,加上铁失指挥的禁卫军故意拖延时间不肯走路,傍晚才走出去三十里,来到一个叫南坡的地方,停下来过夜。晚上的时候,铁失派自己的亲信阿速军负责皇上的保卫工作,他和几个亲信,一共十六个人,拿着凶器,同时闯入了皇帝和拜住的营帐,一顿乱刀,把英宗和拜住全部杀死。

九月四日,晋王也孙铁木儿在漠北的龙居河宣布继承皇帝宝座,是为泰定帝。元英宗死的时候,刚刚21岁。

阅读全文
扩张的元朝(下)

扩张的元朝(下)

文笔清新,不娇柔,不做作,感情平平淡淡却夹杂着不一样的温馨与搞笑,墙裂推荐公孙谏大大写的《扩张的元朝(下)》这本书!

作者:公孙谏类别:科幻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扩张的元朝(下)扩张的元朝(下)小说精彩内容免费试读